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理论·智库:加速创新驱动 推进深度融合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编辑:康晓乔 2016-01-09 09:57:58
时刻新闻
—分享—

  2015年1月27日,北斗导航地面通讯关键技术攻关。(资料图片)

  何书远 摄

  2015年1月26日,国防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学军中将(右)和李友志副省长(中)共同为“湖南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创新创业基地”授牌。(资料照片)

  张继东 摄

  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技与军民融合研究中心

  致读者

  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最宝贵的资源,智库被称作“思想的坦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需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供先进思想动力;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需要“智库湘军”奉献经世致用良策;提升党报理论宣传的权威性和感召力,需要打造聚合优秀智库人才的高地。

  本报《理论·智库》因此应运而生。

  我们将携手各领域智库精英,致力解读重要思想、大政方针、战略部署,聚焦社会重大问题及高关注度话题,既为党委、政府广纳有价值的观点、思维和建议,又为读者朋友带来拓宽思路视野、提升素质能力的有益引领,努力追求“既高大上,又鲜活美”。

  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把科技创新摆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认真落实这一部署要求,努力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需求迫切,意义重大。我们建议,在“十三五”期间加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实施,并从四个方面扎扎实实下功夫:

  1 加大重点领域创新开发投入,高效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加强对新兴产业扶持,打造稳增长的新引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将长期存在,打造结构优化、强劲有力的新引擎,已成为紧迫课题。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将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开发新兴产业,既是调结构的重要内容,也是稳增长的有效途径。当前,争夺新兴产业主导权,是大国竞争的一个制高点。以信息产业为例,虽然我国信息产业产能全球领先,但由于没有掌握标准和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低端,大部分利润被发达国家拿走,且极易受到国外的封锁。最近,在“天河二号”连续4次夺得超级计算机世界冠军后,美国迫不及待地宣布对我相关单位实施芯片禁售。为了尽快实现我国经济由大向强的跨越,必须以很强的紧迫感,在“十三五”期间打出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的“组合拳”,努力抢占发展新兴产业的先机。

  加速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日益凸显,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产业效率,已成为当务之急。以制造业为例,近些年,我国制造业发展突飞猛进,按制造业增加值已成为世界第一。但由于没有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效率利用较低、制造高端产品能力较差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制造业仍然是大而不强。与此同时,美国、德国等制造业强国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十三五”期间应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全国一盘棋聚力攻关,尽快攻克制约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核心技术。

  重视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社会高度关注领域的科技开发,依靠创新走出绿色发展路子。近年来,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不断爆发,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瓶颈”。据有关资料,我国7大水系1/5的水质污染较为严重,1/4的国土面积受较长时间大范围雾霾天气影响。2013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9516.5亿元,间接损失更难以计量。解决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须多方施策、综合治理,其中一个重要措施是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如新型抑尘技术、高效污水处理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建议“十三五”期间对食品检测、环境监测、污染成因、源头治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开发作出重点部署,在人民群众热切期待的领域交出一份新的、更加高效的成绩单。

  2 打通制约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更具活力的新型发展周期

  解决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增强科技成果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改变有的政府部门只管投资不关心科技投入市场收益、科研机构只管研发不关注成果产业化的倾向,形成科技与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市场导向体制,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体现在科技规划中。应用技术立项时就考虑成果的应用推广,使项目成果具有更好适用型、企业愿意接受,从而快速转化为经济增长推动力。完善对科技发展全流程引导控制,增加对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打通部门壁垒、行业垄断、利益藩篱等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激发创新活力。改革采购制度,面向市场汰弱选优;改革认证制度,吸纳优质资源参与竞争;改革立项评审制度,为不同体制单位创造平等机会;改革技术标准制度,为各类创新主体之间技术相互渗透、成果顺畅转移创造良好环境。

  破除制约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的制度障碍,进一步完善科技评价激励机制。我国科研机构创新活动的评价指标主要以成果鉴定数、获奖数、申报专利数为依据,偏重于学术成果,向产品转化的导向不够鲜明。要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实施,必须走出这种循环周期,改革科技考核评价体系。要建立健全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分类评价机制,把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相关工作纳入应用技术研发人员评价和国家科技奖励体系,在科研院所排名、国有企业业绩评估等方面引入相关评价指标,激发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经济发展转化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针对各类体制单位不同特点,细化《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赋予的激励规定,使制度红利在科技创新各个环节真正落实到位。

  3 注重培育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创新主体作用真正得到释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我们认为,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没有真正形成,是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薄弱环节。主体作用不是靠人为授予的,需要在创新实践中逐步培育形成。据统计,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万家,有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的仅占13.7%,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不到1%。这种状况亟待改善。建议“十三五”期间多出实招,大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

  推动企业更多参与科技规划与决策。目前企业对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指南的制定参与不够,很多立项形式上虽经过市场调研,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决策中的单纯学术思维,从项目征集指南确定到后期评审,多被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主导,难以真正体现“市场意识”,对经济发展需求体现不足。

  引导企业更深融入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究机构,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企业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快速改善企业科研条件。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建设面向企业的创新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开发产品、调整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

  培植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完善金融、税收、价格、财政、知识产权、风险保护等配套管理和激励政策,推进并完善企业研发投入的税前扣除政策。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加大基础前沿技术研发投入。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基地,牵头组织实施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产品研发项目,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

  4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速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从国防需求出发,聚全社会之力取得科技突破,然后大面积推广于民用领域,是许多国家高新技术产生发展的常见路子。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军民融合既有民口技术向军工领域转化不够的问题,也有国防科技成果在民口产业转移不畅的问题。深化“军口”、“民口”科技互动,打造新型创新链,是“十三五”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只有尽快采取措施打通“军口”、“民口”技术扩散通道,整合各方优势聚力攻关,才能实现创新资源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优化配置,形成国民经济对国防建设的强大支撑力、国防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强大牵引力。

  健全完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宏观管理体制。针对军民科技投入缺乏统筹、效益不高等问题,应在国家层面建立军民融合的领导机构,统筹科技投入,集中管理军地科技计划,实施部委级高层会商和协调,彻底解决军民科技投入多头管理、重复投入和效益低下等问题。

  持续推进军口科研生产体系的开放与竞争。针对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民参军”不足的结构性问题,应通过信息公开、市场准入、促进竞争等,持续推进军口科研生产体系开放竞争力度,鼓励引导更多优质民口科研力量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贡献。

  健全完善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针对当前军民科技成果转移不畅、科技贡献率不高等问题,加快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和知识产权制度,建立促进技术向军事转化的国防再投入机制,健全培育基础性、长效性制度氛围,构建军民科技成果顺畅转移的有效渠道。

  ■链接

  坚持自主创新矢志强国梦想

  201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提到“中国超级计算机破世界纪录蝉联‘六连冠’”,并指出“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

  这已是习总书记对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超级计算机系统的第三次“点赞”。2013年6月13日,得知天河二号重返世界超算之巅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希望同志们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坚持以我为主,勇于自主创新,不断强化前沿技术研究,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国防科技大学是现代中国国防科学技术的象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科技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推进军民两用技术成果的研发和孵化转化,形成了以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国防和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产生了重大效应:

  紧紧抓住武器装备建设和国防科技发展中的关键性、瓶颈性、基础性问题,始终把基础研究和交叉研究摆在突出位置,国防科技大学在光纤激光、单板纳星、汽车自主驾驶等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和军事能力建设为牵引,在超级计算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精密加工等工程型号领域取得了一大批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

  加大体制机制创新,使之成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有力保障。国防科大加强与湖南省、浙江省、天津市滨海新区等地方政府在战略规划、顶层设计等方面的统筹协调,签署了系列战略(科技)合作协议,对军地合作作出全面布局;与湖南省、天津市滨海新区、广州市协同共建了国家超级计算长沙、天津、广州中心;与湖南省等地方优势企业共建了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多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健全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

  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互利共赢,为实现富国、强军作出贡献。与航天科技集团、兵器装备集团、兵器工业集团、北京控股集团、一汽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关键技术攻关、武器装备研制等重大科研项目,在载人航天、卫星导航、精确制导、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一批合作成果;与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浪潮集团等在高性能计算研发、应用领域具有优势资源的单位共同申创了高性能计算协同创新中心,成为首个军队院校牵头的“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与湖南高地光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激光陀螺生产线,形成多种型号的激光陀螺批量生产能力,产品应用于我军多个型号武器装备中,有效提升了我军武器装备精确打击能力。 (供稿:秦元岗 刘付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