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广州市文保单位,新河浦五大侨园之一的隅园,在元旦假期后被发现房顶部分被拆,其余部分也搭起脚手架准备施工。东山街道办紧急介入,经过调查发现其施工范围与其修缮申报内容不符,已责令停工。(1月5日《南方都市报》)
虽然隅园已责令停工,但其屋顶上的瓦片大部分已经被砸烂,而这些都是上世纪从英国进口的瓦片,具有文物保护的价值。虽说亡羊补牢,“叫停”能够阻止文物遭到进一步的损毁,但古文物的危害已经造成,难以挽回,不禁让我等广州人深感痛心。
其实,近年来被紧急叫停的民国洋楼修缮工程并不独此一家。2010年,隅园业主为挖游泳池砍伐两棵种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南洋杉和芒果树,工程被紧急叫停,责令恢复原状;2012年,诗书路民国洋楼拆楼三天被紧急喊停;2014年,恤孤路16号小洋楼因不当修缮被叫停施工,责令业主恢复红砖墙外观原状……这类破坏性施工层出不穷,紧急叫停也难以挽回损坏的影响。隅园屋顶的瓦片已经砸烂,恢复原状也不过就是拿块新的补上,那能一样么?被拆了重建,即使一模一样,那也不是原来的文物了。而这些,明明都是可以避免的,古文物楼的修缮保护绝不应仅限于亡羊补牢般的“叫停”。
破坏性修缮层出不穷,关键问题在于,民国洋楼老旧,修缮迫在眉睫。东山洋楼这类非国有文物的修缮工作由业主负责,可他们并不具备文物建筑的修缮和维护知识,相关的指引也未能完善,这才导致“好心办错事”。因此,究其根源,文物主管部门针对小洋楼的修缮制定详细的指引须知才是“治本之道”。
东山洋楼是广州特有的民居建筑,大多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海外侨胞返国投资,选择在东山置业。目前遗留下来的东山洋房大多有近百年历史,老旧情况堪忧,这次隅园的屋顶修缮也是因为此屋常年无人居住,再加上广州的气候多雨,屋顶已严重老化。修缮屋顶漏水的工程也是为更好地保护文物。
在《文物保护法》中规定,“文物建筑需遵循‘谁使用,谁修葺’的原则,产权者和住户是第一负责人。”同时,文物楼若因不修缮而导致文物破坏,那么责任人将依法处以5万~50万的罚款。也就是说,东山洋楼的修缮责任是业主承担的。
但是这些业主并不是专业人士,他们并不具备文物修缮和维护的知识。同时,政府相关的文物修缮规定也比较模糊,并没有详细的指引,这就导致修缮时遇到具体问题时难以找到解答。就如这次隅园修缮,施工队有“园林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一级”的证明,但其实并不具备文物保护施工资质。业主“不清楚文保和古建筑的区别”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一般非专业人士也都不清楚这两类证明有什么区别。
再举个例子,《文物保护规定》中明确提到:“不可移动文物使用者,不得改变原建筑色彩色调。”但具体细致的保护措施则还需要专家的指引,因此业主独自施工时会不知所措,甚至出现了将红砖瓷片代替清水红砖的举措。的确基本没改变建筑的色彩色调,但这种举措无疑是对东山洋楼的致命破坏。
东山洋楼的修葺繁冗,专家们资源有限,不可能一步一步地指导每一栋洋楼的修葺,放权给业主是明智且可行的,但文物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制定这类文物楼修缮的详细指引须知,分发给众业主,对其进行指导。有了详细的指引,业主们能在有疑惑时查看、解惑,同时也能让业主们成为监督者,监督施工队的施工行为,一旦出现与指引不同的情况,业主监督的有效性会更大。
其实业主们都是知道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的,只是不清楚修缮的具体措施罢了。如果政府文保部门能够进一步完善文物修葺指引,让业主在修葺时能有章可循,时时监督,那么这类因“不知者”缺乏相关知识而发生的错误施工行为就会大大减少。
文/刘雨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