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一段女子地铁吃凤爪的视频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几名乘客与时髦女子理论,指责女子在车厢内吃凤爪并把骨头扔在车厢地上,女子反驳并且飙脏话。前不久“男子地铁吐痰被打,知错不改还爆粗口引众怒”、“乘客给孩子在车厢为孩子把尿”等等不文明现象也时有发生。(《新京报》1月4日)
地铁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模式,因为其自身快捷便利的特点逐渐在各大城市受到欢迎,但是,一项新生的事物在运行初期难免会出现阵痛反应,在这一过程中也上演了诸如“地铁骂人”“地铁把尿”等不文明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地铁的文明乘坐环境。试问:这个被称为城市文明窗口的地方,不文明现象为何总是屡禁不止?
面对地铁不文明现象,我们已经习惯了人肉和谩骂,可最终道德的谴责还是就如蜻蜓点水一般仅停留在表面,不文明的行为还是屡见不鲜。把地铁不文明行为全部归咎于当事人的素质低下其实是对这类事件的以偏概全,而这种片面成见我们在很多时候都看到过,“母亲地铁哺乳被批”、“地铁渣男被打人人叫好”等事件都是这方面的代表,很多人对人肉不文明行为乐此不疲,殊不知,习惯了人肉和声讨的我们,实际上是走入了一个心理误区,自以为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层面就可以对陋习者指指点点,这样其实会助长不文明者的嚣张气焰,也会让旁观者的仗义执言南辕北辙,我将这种现象称为滥用正能量。
实际上,滥用正能量并不是不好,只是用在指责地铁不文明现象时还欠缺考虑,为什么那么多的陋习者在自身不文明行为发生时,宁愿舌战群儒也不愿意低头认错?还不就是旁观者的正能量爆棚导致陋习者心理压力巨大。
一方面,陋习者其实内心是认识到自己错误了的,碍于面子或者舆论压力,不愿意承认也不愿意服软,这是陋习者狡辩的基础来源,另一方面,作为旁观者的我们,由于看得一清二楚或者受一边倒的信息干扰,就会对人肉或者声讨陋习者蜂拥而上,这是旁观者的道德追责。
这样的口水战已经是常态化的纷争,无论是新开的地铁还是运行许久的,都无法避免这种善恶之争,可是否我们就该停止这样的道德谴责呢?不,我们不能也不该停止,对不文明行为的纠偏,当道义指责已经无效时,我们就更应该让这一权利驶入文明的轨道,通俗意义上的“以暴制暴”不会触及到事件本身,反而会弄巧成拙,群起而攻之是匹夫之勇,回归冷思考才是智者之谋。
回到地铁不文明现象的追根溯源上,“文明”一词被反复提及的同时,似乎不文明行为还是时有发生,这又引出了一个问题,地铁的推行本是一个城市文明形象的展示,如今却成了恶习的发源地,前不久香港媒体的一则新闻这样报道:“外国游客游览大陆景点,最开始必然是选择从地铁或者公交入手,因为他们觉得一个城市的形象全在于公共场所公民的素质高低。”其实,这样的报道不是没有道理,如果从地铁放大到整座城市,那么市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关乎一个城市的形象,换句话说,“被打渣男”、“凤爪女”其实都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缩影,民众的细微言行涉及“文明城市”的各个角落,“文明公约”的履行可不是仅靠伸张正义就能完成的。
只是,地铁作为公共场所,自然有着它约定俗成的公共规则,无论是谁破坏了这一规矩,遭受道德谴责的同时也免不了法律追究,是非对错其实在很多人心中是一清二楚,没有绝对的正义,亦没有绝对的邪恶,习惯了人肉和声讨的我们自认为扛着正义的大旗便可以随意口诛笔伐,不知这种是否是戴着伪善的面具行使伸张正义的权利,而那些陋习者也继续着他们的任意妄为。这个社会确实需要正能量,但不需要漫天的正能量,地铁、公交车等公众场合也确实需要道德的谴责,可是,声讨的同时也要自省,人肉陋习者的行为还是要适可而止,毕竟当正能量爆棚的同时,很多负面效应也会随之产生,这就与我们当初提倡“文明城市”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总之,面对那么多正能量,我们深感欣慰,但是谴责不能放肆,自省才是克制,人人都有底线,这应该成为一种共识,伸张正义遏制不文明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非要让陋习者无路可走,杜绝地铁上的不文明行为,这只是开始而不是结局。
文/宋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