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如何治理雾霾,如何应对大城市病,12月27日,北大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鑫海,在当日的三生共赢发展论坛上提出了新的思路。王鑫海认为,“北风南送”很难实现。而出现这些大城市病,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流动人口不是在哪都可以定居,囿于人口和户籍的分割,致使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受阻。(12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对于这则新闻,不少网站在转载时,都是直接以“北大学者:炸山治霾不可取,中国应‘北民南移’”为标题的。毫无疑问,对于这样的观点,很容易激起舆论的批评:其一,该标题把“治霾”与“北民南移”建立起了因果联系,给人的认知判断是,北方的人都迁移到南方,雾霾就可以得到治理;其二,恰好发表该观点的人还顶着“北大学者”的帽子,让人觉得这种荒唐的论调,居然还出自我国著名高等学府的学者口中,更易吸引公众的聚焦。
事实证明,这样的标题所赚取的注意力,确实是太大了。从舆论反应来看,对该学者及其观点持批评和谴责态度的声音,也基本上是一边倒的。但理性也告诉我们,在浮躁的互联网空间中,越是那些出格的论调,就越需要我们去小心对待,细心求证,因为舆论太容易被媒体误导了,而这里的出自所谓“北大学者”的北民南移论,恐怕仍旧没能成为例外。
首先不得不说,该新闻的生成,是典型的通过篡改标题,最终误导舆论的行为。找到新闻源头不难发现,原新闻报道的标题为《学者建议治城市病:中国应该实施“北民南移”计划》,而细读新闻也可以看到,所谓“北民南移论”,其针对的问题是解决大城市病,再具体一点,它主要是针对水资源短缺的,而不是治霾。
那么也很显然,北方城市缺水,假如人口可以自由流动,能够在南方水资源丰富地区的人定居下来,自然就可以缓解北方大城市的缺水问题,不需要南水北调,这在逻辑也说的过去,虽然有人不同意,也算是一家之言。但你非要把该观点嫁接到雾霾治理上,所引起的效果显然不会一样,必然是批评者居多。
另外我想说的一点,就是文中突出的“北大学者”这一身份,这也是引起舆论关注的原因之一。必须要厘清的一点是,现在不少大学的科研机构,里面很多研究员并非就一定是该校的教师,他们有的是外聘其他高校的,有的是业界的,有的就是该校的硕士生或者博士生。那么,单凭“北大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这一头衔,就直接将其等价于“北大学者”,这是很不严谨的。
而据公开资料显示,王鑫海只是在硕士和博士期间就读于北大,现已毕业,担任北京某研究机构的秘书长,并在北大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况且,原新闻的标题也只是说“学者”而已,而不是就直接称其为“北大学者”。要看到,假如这种逻辑能够成立的话,那么某在校硕士研究生都可以冠名为“××学者”了,这岂不是很荒谬吗?
所以,炮制“北大学者”北民南移论的新闻,显然有刻意误导舆论之嫌,根本就经不起推敲。而对于刻意篡改标题的媒体,我想说的是,难道你们真的就不要公信力了吗?
文/张松超
“北民南移论”有误导舆论之嫌
来源:红网
作者:张松超
编辑:夏熊飞
2015-12-30 00:08:36
时刻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