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刘茂松:现代工业社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来源:红网 作者:刘茂松 编辑:程赛 2015-12-26 10:51:58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茂松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我们认为,我国县域经济的基体是农业、农村、农民。因此,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直接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面就工业社会省管县条件下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路径讲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
  
  观点一:省管县是工业社会实现城乡一体的制度安排
  
  2014年全国农业增加值58332亿元,仅占国内生产总值9.2%,我省农业增加值的占比也下降到11.6%,而第二次产业的占比已越过了40%,全国为42.7%,湖南高于全国达到46.2%。由此,全国和湖南都进入了工业社会,农业也进入了小部门化时期,需要工业对农业进行反哺和城市对农村支持。而这个阶段综合国力在显著增强,已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具备了反哺农业和支持农村发展的经济条件,以全面解决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体制。也正是有了这个前提,才可能实行“省管县”财政模式,建立扩权增收强县体制。所以“省管县”是工业社会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一种制度安排,其根本目的就是激励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观点二:县域经济对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地位
  
  在现代工业社会,县域经济对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地位集中表现为以下“五性”:
  
  一是本原性。工业社会县域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消除城乡割锯的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这里的关键是生产力的发展,发展现代大农业,这是起决定作用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增加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增加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既确保粮食安全,又消除城乡差别。现状分析表明,导致我国“三农问题”的总根子是生产方式落后,是传统手工农业惹的祸。正是由于生产率低,便导致了收入水平低、积累水平低、生活水平低、素质水平低,经济效益低。所以,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在生产方式上动手术,通过提高农民职业化和组织化水平,用分工协作集群的新型工业化方式改造传统手工农业,全面建立现代农业工业化的生产方式。
  
  二是基础性或基石性。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基本结构、基本层次,正是这三个基本就构成了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基石,过去、现在以至未来都是如此。在中文语境中基石是基础中的核心部分,是中坚力量。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是因为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在生物学上基本细胞是具有真核细胞功能的,即进行原生质流动和变形运动,产生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作用,这才有生命运动,也才有生态和生态文明。过去传统的化石工业化是忽视生态文明的,而今天经济发展方式要转变,要实现绿色发展,工业化要生态化,县域经济的基石性作用对于国民经济现代化就具决定性了。正是因为县域经济的基石性,所以,县域经济的发展就构成了我国国民经济最基本的供给侧。
  
  三是枢纽性。湖南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省,全面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必须处理好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工人与农民这四大关系,才能真正消灭城乡差别。由于县和县域经济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其“屁股”坐在“三农”上而“四肢”则联着城市和工业与服务业,同时中央省市宏观层面的经济流也要通过县级组配而流向企业、农户和有关产业。在这里,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各项经济活动相互协调与总体布局的组合体和关键性的中心环节。
  
  四是引领性。从工业化的发展过程分析,县域经济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化的发展不仅具有支撑作用,还更具有领引和导向的作用,这里的动力就是土地革命。我们知道,土地是社会最基本也是最稀缺的生产资料,同时也是社会最基本的财产,是社会财富最主要的实体表征。这种生产资料和财富结构的变化,将引领和推动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进行了两次土地革命即解放初期的“土改”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土包”(家庭联产承包),前者导向我国农民的解放,推动农业发展,逐步满足城乡人民的生活需求,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奠定基础;后者导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土地资料配置格局的重大调整,引领我国工业化的起步和起飞。目前,我国我省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化,同时要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而这一切都需要进行第三次土地革命即“土转”(农村土地确证依法流转),改变农村土地资源分散低效配置的格局,实现集约化高效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出产率,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为全面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所需要的土地。
  
  五是生态性。县域是自然生态资源集聚地,其经济的本原是农(林)业。因此,生态资源和农业光合作用使县域构成了城市的生态屏障和碳汇之库,担负着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调节保护和地理环境生物净化的重要功能,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国民经济绿色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观点三:新时期县域经济应采取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基于此,新时期湖南县域经济发展应采取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一”的战略路径:
  
  第一个一是“一城”即都市区发展中的新城区。在工业化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城镇化或城市群的发展随着产业集群式发展必然呈现出都市区化的趋势,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核心镇等联结成网,城市与城市间的延绵地区既是农村也是城市郊区。因此,工业社会的县域经济既不是单一的农村经济也不是单一的城市经济,而是包容了农村和城市、农业和工业服务业的都市区经济,县域就是都市区,是都市区的基本圈层。在这里,县城要扩大,建成20万人口左右的初级中等城市并与县级以上大中城市联结,县以下的核心镇应建成5至10万人口的小城市,以往农民自发交易形成的墟场可根据需要扩建为小集镇,这样构成大、中、小联结的都市区城市网络,能突出县城和核心镇的吸纳、集聚和辐射的作用。
  
  第二个一是“一区”即新农村建设中的新社区。什么是社区?“社”是指相互有联系、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群,“区”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所以,“社区”可以说是相互有联系、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群共同居住的一定的区域。可以说,社区就是地方社会或地域群体。社区发展的最大意义在于社区认同和社区互动,社区的居民以社区的名义与其他社区的居民沟通,并在自己的社区内互动。同时社区居民形成一种社区防卫系统,居民产生明确“归属感”及“社区情结”。由此可见,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新社区,改变传统小农经济分散居住的状况,不仅能提高农村居民的共同意识和合作力量,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还能促进包括宅基地、承包地在内的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发展集约化的大农业,并为县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创造必要条件。
  
  第三个一是“一化”即现代农业产业的工业化。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现代化中发挥重大的战略作用,首先就要求作为县域经济本原的农业要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大农业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本质是用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只有达到了这三化,才能够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才有可能做到科学种田。然而国内外实践证明,农业的这三化不可能建立在分散生产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建立专业分工的大生产基地方能达到。所以这个“一化”实际上就是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充分运用互联网+高科技,发展专业化基地农业、工厂化制成品农业、标准化品牌农业、都市化设施农业和多功能化跨界农业,全面打通农业产业各环节,延伸农业价值链,形成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第四个一是“一园”即绿色消费品工业产业园。消费品工业约70%的行业、50%的产值涉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是农业最重要的后续产业。因此发展食品加工、棉麻纺织、生物医药等带“农”字头的消费品工业最能发挥县域经济的资源优势。另外,消费品工业还是能源消耗水平较低的低碳优势产业。据有关资料,消费品工业的碳排放强度一般在0.1吨标煤/万元GDP以内,而资本品工业产品的碳排放强度普遍都在0.5吨标煤/万元以上,比消费品工业的碳排放强度至少高一倍以上。发展消费品工业符合县域作为城市群生态屏障区的要求。再从产业关联度来看,消费品工业属于最终产品,且资本有机构成又相对较低,具有强大的后向联系带动力,其就业吸纳能力也远高于资本品工业。当然,发展消费品工业不能搞小作坊式的农副产品加工,而要搞规模化精深加工,搞高科技的食品工业,以县区为单位建设现代消费品工业产业园,要突出特色,产城融合,分工配套,实现产业集群式的生产。
  
  第五个一是“一库”即自然生态和农业生态碳汇库。县域的生态资源和农业资源是一个巨大的碳汇库,在低碳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它主要是指通过森林、草地、耕地和湿地植物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因此,森林、农地和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由此,湖南森林森林覆盖率达到57.13%,各类湿地面积1021千公顷,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南岭、雪峰、武陵和罗霄山脉为主体的生态屏障,经专业测评,全省森林储碳、放氧、蓄水、固土、保肥等主要生态效益价值达8628.17亿元,同时湖南还有农业耕地面积达到3789千公顷,碳汇库的潜在经济价值巨大。所以,县域经济的发展要高度重视和运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所形成的国际“炭排放权交易制度”(简称“碳汇”),在我省建立碳交易市场,发展碳汇金融即以县域植物所取得固碳成效以抵消相关国家碳减排份额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现阶段碳金融主要指依托碳交易的金融活动,包括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及其他相关的金融活动。
  
  第六个一是“一场”即产品营销的国际化市场。县域经济是在开放的条件下进行的,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彻底打破封闭,全面改变自产自销的小生产小商品小交易的落后方式,建立相对完备的市场体系,别是要扩大开放度,逐步建立国际化的市场,主动地进入和参与国际产业链的分工与融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并重,面向国际市场组织生产和经营,把县域生产的有特色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并从国际市场引进外资、技术和项目,提高县域经济的国际化水平。同时着力发展相互联网+电商,推广O2O电子商务模式整合线上和线下市场资源,大规模拓展市场边界和运营网点的覆盖,逐步建立全球化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系统。只有这样,湖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才有大空间、大市场、大资本、大项目、大产业,实现可持续有质量的大发展。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经济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本文原标题为《现代工业社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内容有所删减。原文系全省改革进行时的“思与行”暨第六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特等奖论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