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今年11月,合肥一企业给宿州埇桥区一所学校的30名贫困学生每人送去1200元钱爱心款。近日,记者接到家长反映,还没等孩子们拿到钱,学校就要求学生们每人拿200元,共计6000元,请企业及学校、村镇干部吃饭。目前,涉事小学校长已经被撤职。(12月25日澎湃新闻网)
别以为拿爱心款吃饭是一件小事,这不仅关乎道德的问题,而且明显触碰了“高压线”。虽然在记者采访后,校方把钱还给了学生,但当初给家长开会,蛮横霸道称不给钱就让出名额的是学校,认为面对企业的爱心援助应当“礼尚往来”的也是学校。如果此事发生在非教育领域,我们尚可理解,但这样的商业化思维和世故练达的处事方式出自学校,出自校方领导,我会为之脸红。
学校认为企业援助学生是投之以桃,而学生用爱心款请企业员工、领导吃饭就是报之以李,然而实际上却是“以小人之心,度了君子之腹”。其隐含的逻辑思维是,企业援助贫困的学生,肯定是抱着某种“目的”。即使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实质的回馈,作为受赠单位显然也不能小气,肯定要有所“表示”。而这实际上就是将爱心助学,将援助贫困学生,也仪式化为某种形式的商业往来和人情互惠。
但事实证明,校方此次的确是打错了算盘。从报道的相关细节中也能看出,该企业的负责人并不知道吃饭的钱是从贫困生的爱心款里出的。并且认为“如果事先了解情况,说什么这顿饭我们都不会吃,拿贫困生的钱吃饭,这太不道德了。”
然而不止是这一事件,在不断商业化、利益化的社会关系中,人情往来,效益优先的原则已经开始渗透进社会的各个角落,甚至是校园。在那些我们理应守护的一方净土中,某些学校的管理者却任由这样的“处事原则”不断滋生和横行。某些学校借管理便利之口,强制学生购买高价校服;以安全之名命令学生必须充钱在校食堂吃饭,否则就予以停课处理;凭资金周转困难之由,让学生额外交水费,电费,补习费等等。
这些乱象根本上都是因为身为教育者,并没有承担起弘扬社会正气,为学生言传身教的责任,没有坚守作为教育人的原则和底线,而是像做官一样去管理学校,目前高校的教育行政化问题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就表示,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校方不仅没有将公正、道德、博爱等教育理念灌入学生心中,反而将社会上的世故通达,唯利是图的小人行事作风带到了学校里,带进了日常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而所谓的校园管理工作,恐怕也只是他们个人仕途晋升的一块垫脚石。
如果真是这样,那教育的目的到底变成了什么?值得我们深思。“教育不是为了已经完成的世界,教育是为了未来。”著名教育实践家肖恩曾说过这样的话。而我更喜欢把这句话理解为:在当下世故、浮躁、唯利主义横行的社会氛围中,作为教育者更应该为孩子们的心灵把守住一方净土。如果今天便将人情世故,将以利益往来为核心的“处事通达”带进了校园,带进了孩子们的心中。那我们也不敢再奢望,当这些孩子们长大,走上社会以后,他们还会存有改造这个现实世界的勇气以及刚正不阿的理想。
文/姜雨桥
爱心款请吃的人情世故玷污了纯洁校园
来源:红网
作者:姜雨桥
编辑:夏熊飞
2015-12-26 00:03:33
时刻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