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专题链接:红网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专题
赛事公告:红网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公告
往期报道:首期“月度之星”出炉 广艺女生梁煖高分摘冠
红网长沙12月25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夏熊飞)12月25日,红网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第二期(11月)月度之星评选结果正式出炉,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研究生一年级的张松超同学,以《北京人口“天花板”有多大说服力?》一文凭借92.2分的高分,无悬念斩获第二期月度之星。根据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组委会的规定,张松超将获得1000元奖金以及评论“月度之星”称号。
《北京人口“天花板”有多大说服力?》一文关注的是北京人口“天花板”问题,尽管文章在专业性方面稍显欠缺,但作为一名非专业人士的在校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写成此文,也颇见作者功力,因此评委纷纷给出了高分以及好评。还有一点需要强调,那就是在这次的月度之星复评中,前五名张松超占据了3个名额,并且包揽了冠亚军,实力可见一斑。
作为评委之一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评论家马少华如是评价:虽然“北京人口承载力上限”似乎是一个事实问题,非专业人士很难置评。但这篇文章以北京市之前所设立的两次人口上限均被刷新,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为根据,来说明人口上限的问题不是一个绝对数量的问题,而是核心功能区与拓展区的比例关系问题和密度问题;指出问题的关键“根本就不在于人口总量的多少,更是人口分布的不合理”。有认识的深入,有认识上的启发性,也有一定说服力。另一位评委,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评论家刘义昆认为:“作为一个业外人士,在短时间内,挑战这一选题,是不容易的。”
张松超,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在读的一年级研究生,尽管尚未毕业,但已在各大媒体发表评论数百篇,是红网红辣椒评论的骨干评论员。在今年举行的2014年度红辣椒评论年度佳作评选中,张松超获得“佳作奖”,上个月他还获得了第三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而在红网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中,他也积极参与,参赛作品获得众多评委的认可与青睐,被认为是年度“评论之星”有力的竞争者,这次斩获月度之星也可谓是实至名归。
月度之星评选将持续到本次选拔赛结束(2016年2月28日),明年1月、2月、3月还将产生3名月度之星,欢迎全国爱好评论写作的大学生积极参与,赢得属于自己的荣誉与丰厚奖金。
在第二期月度之星结果出炉之后,红辣椒评论对张松超进行了采访。
红辣椒评论:前不久你获得了范敬宜教育新闻奖,此次又斩获第二期的月度之星,文章也常见于各大报纸,实力可见一斑,取得这些成绩,请问你有什么秘诀吗?
张松超:这个问题太折煞我了,“实力可见一斑”真是不敢当,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欠缺的太多,不懂的太多。尽管我有些许文章发表,但仍旧是像我在红辣椒评论文集上的介绍那样,“精品不多,尚待提高”。其实在这一过程当中,我感觉还是兴趣比较重要,然后还是把功夫下在平时吧。而且对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讲,不要浮躁和功利,或许比较重要。
红辣椒评论: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推荐吗?
张松超: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像刚才说的那样,应该把功夫下在平时。具体来说,就是自己在课余的时间内,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练笔。然后坚持下去,应该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红辣椒评论:华科出评论人才,能分享下你们学校在评论人才培养方面的独到经验吗?
张松超:对于这个问题,细说来我也不知道从何说起,还真不懂。在我看来,华科新闻学院其实存在着写评论的氛围。首先,学院开设了新闻评论方向班,就是一种有意识的引导;其次,学校有关于新闻评论的社团,能够给学生提供平台,也时常请报社的评论员来开设讲座,让学生有所收获;再者,我们学院为业界培养了比较多的评论员,其中不少的师兄师姐,在学生时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我们入校就听过师兄师姐们的事迹,这些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
红辣椒评论:能说几句获奖感言吗?
张松超:真的非常感谢评委老师们认真细致的打分,在这一过程当中,真的让我们收获很多,辛苦老师们了!另外,也很感激红辣椒评论提供的这个平台,确实对我们在校大学生的评论写作训练,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大家继续加油吧!
红辣椒评论:对于学弟学妹、其他参赛作者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张松超:建议不敢当,因为自己也是一个初学者,很多东西也是一知半解,并不是很懂,怕给大家造成误导。但有一点肯定是没错的,就是不管我们是想写好评论,还是做好学术,就多去啃书吧,甚至即便是自己既不做学术,以后也不做媒体了,这一点也会受益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