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地方政府是去库存的最大难点

来源:红网 作者:谭浩俊 编辑:夏熊飞 2015-12-24 00:03:09
时刻新闻
—分享—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应当说,“五大任务”基本涵盖了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可以说是主要难点。其中,去库存是最为紧要的方面。因为,去库存问题不解决,不仅会给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影响,使房地产市场发展一直受到库存的强大压力,而且再发展下去,有可能在一些地区爆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影响经济稳定。
  
  但是,去库存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简单,也就不需要上升到最高层,并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那么,去库存的难点到底在哪呢?如何才能有效消除这些难点,使去库存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呢?
  
  显然,最大的难点还在于地方政府对去库存的态度,对去库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因为,库存化是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财政”的结果,要想去库存,自然需要地方政府放弃“土地财政”,按照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把应由市场调控的职能放给市场,把应由政府担起来的责任政府担起来。问题是,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尽管房地产市场的库存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有的地方还出现了一些风险苗头。但是,多数地方仍然寄希望于房地产市场的复苏,重走“土地财政”老路。如此一来,地方政府就很有可能成为去库存的最大阻力,或最大难点。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一线城市房价出现上涨,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房地产市场更多的宽松环境,地方政府没有将其作为去库存的良好机会,积极采取措施去库存,反而将其当作重拾“土地财政”的机遇,相当一部分地区又开始了大规模的大拆大建。也就是说,在去库存还没有眉目的情况下,增库存的压力又起来了。那么,去库存就极有可能是一句空话。搞不好,会出现越去越多的现象。
  
  不仅如此,从一些地区、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隐性库存情况来看,由于前些年投放了太多的土地,相当一部分土地因为市场不景气而被闲置。这就意味着,一旦市场有所复苏,这些闲置土地入有可能被叫醒,成为新增库存。要知道,这些城市的购买力是相当有限的,投资者、投机者也大多不会光顾这些城市。一旦隐性库存释放,就有可能与现行库存一起,形成更大的库存压力。
  
  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让农民工落户城市增加住房需求,当然是去库存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当下看起来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却未必能够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
  
  首先,农民工的进城意愿已远没有前些年那么强。过去那种为了一张蓝印户口就进城的农民,已经微乎其微。因为,通过这些年来的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农民都逐步认识到,仅仅有一本户口、一套房子,是算不上城市人的,也是过不上城市人生活的。
  
  其二,高房价已经把绝大多数农民挡在了城市的门外。退一步讲,就算农民工愿意进城,如此高的房价,又有几位农民工能够购买得起。买不起房子,就不可能进城。不进城,同样不能为去库存做贡献。
  
  再者,农民工的就业观念和生活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假如前两种条件都具备了,是否就意味着农民工能够到城市购房呢?也未必。因为,就业也是广大农民工必须考虑的问题。过去当农民工时愿意做的事,变成城市人了,可能就未必愿意做了。不做事,怎么生活。与其这样,不如继续当农民工,还能省下买房钱。
  
  更重要的,如果农民工大规模进城,对城市就业也会形成强大压力,对城市公共服务也会提出严峻挑战。如果因为去库存需要,就过度地鼓励和吸引农民工买房,也是会留下太多的风险隐患的。所以,对这条举措,也只能稳步推进,而不要刻意出台多少鼓励政策,避免给未来带来太多压力。
  
  实际上,按照目前各地住房的刚性需求,除极少数地方之外,多数地方还是具有一定的消化库存能力的,至多用3~5年时间,就能将库存消化到合理范围之内。前提是,地方政府不要再盲目增加库存了,不要再打“土地财政”的主意了。去库存应当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紧紧地抓在各级政府的手中,积极、稳妥、有序地向前推进。从这个角度来看,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遏制地方增库存,是去库存非常关键的环节。
  
  文/谭浩俊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