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空应急版“云端”号与搭载航天级多功能对地观测设备的吊臂共同对灾难现场成像扫描,绘制“泥下地图”。中青网发 光启 摄
在热成像摄像头的指引下,工程人员在被掩埋房屋上方放置标记物。 中青网发 光启 摄
21日夜晚,深圳光明山体滑坡灾害现场升起了银色的飞艇和巨大的“长臂”,对现场进行扫描成像,当晚就绘制出了灾难现场的“泥下地图”。
深圳光启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灾难发生后,光启紧急调用智慧城市空间平台“云端”号上搭载的航天级多功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设备,配合应急版“云端”号Cloud mini赴光明山参加搜救工作。
“泥石流把很多房屋冲离了原来的位置,而且现场的地形非常复杂,土非常深,我们发现有些地方土下5-6米还有房屋。由于房屋很分散,救援人员开始不能确定房子的具体位置,我们现场的工程人员连夜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建模,绘制出“泥下地图”,确定出大部分被掩埋房屋的具体位置。” 刘若鹏说。
他介绍,此次参与搜救的航天级多功能对地观测设备,具备可见光和红外线高分辨率视频成像能力,不受白天或者黑夜的影响,而且成像精度非常高,在1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分辨率达到了6厘米,连废墟上跑过的小老鼠都看得到。可以对整片灾害区域进行长时间值守,进行热源探测,有助于及时发现生还者。
“云端”号(Cloud)是一个通过系留缆绳固定在1000米至2000米高空的漂浮云平台,有通信、互联网接入、大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功能。 Cloud mini是“云端”号的缩小版和应急版,囊体长度为15米,最大升空高度为100米。在户外,Cloud mini可对半径10公里的区域进行监控测量和物联网覆盖。
“我们已经在现场放置了16个标记点,涉及到30多栋被掩埋的楼房。我们自己的员工,扛着标的物,直接走到事故现场,根据我们的“泥下地图”放置标记物,为救援人员提供信息上的有力支撑。”刘若鹏说。(记者 张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