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别因“红辣椒”的美味忘了专业课的珍贵

来源:红网 作者:宋潇 编辑:田德政 2015-12-19 22:40:15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日前,在微信群里中国人民大学的刘泽溪学长的一句玩笑话我当真了,想法和题目甚妙,在此借用学长题目,望谅解。不是因为要写出什么“应景之作”,而是在这两个月里参加红网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大赛,我学到了很多、想表达的也很多,想说说什么的念头其实在我心里早已萌生。
  
  接触时评两个月,偶见作品发表于红网红辣椒评论频道,会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这个毋庸置疑,毕竟对于一个时评新人来说,能够将自己想法向别人传达已足够,不谈引起共鸣,更别说发表什么大作了,但是这两个月里多少还是会有挣扎和犹豫,以至于有时认为写评论对学生来说是“不务正业”,于是乎,这种想法日积月累,就有了今天的评论大赛之我见:
  
  红网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对大学生朋友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对于爱好时评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这点我深有感触。记得第一篇在红辣椒评论发表的作品是《小区整天改造还需治标治本》,当时是一位评论老师在群里通知说我上稿了,听到这个消息,有激动也有惭愧,因为在那时,我刚刚接触时评,题目没有新意不说,逻辑和文采方面也没有任何亮点,但作为评论大赛第一批上稿的同学,这点我还是足够感动的,因为,它坚定了我继续写下去的梦想。
  
  相比于学长学姐们来说,我的水平是不足道的,但我也是最不知天高地厚的,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放在我身上似乎再合适不过。自从上了一篇稿子后,我对参加大赛便更加积极,基本上每天都会写一篇,中途得到了很多老师的批评和鼓励,当然鼓励居多,特别是罗立志老师和“弹无虚发”老师,一直在鼓励,即使批评也表现出了人文关怀,非常感谢。是老师的建议、编辑的鼓励让我越发地感觉这里是大学生们接触时评界的最佳窗口,即便死稿成常态,都没有动摇我写下去的决心。
  
  因为年轻就应该更加低调,这个道理我也深信不疑。华中科大的张松超学长和广西艺术学院的梁煖学姐就属于典型代表,平常不见他俩发言,专心投入作品创作中,数据和例子信手拈来,逻辑思维也非常严谨,在读了他们的大作后,我越发感觉自己文字水平稚嫩,过于狂妄自大。确实,厚积薄发、言必有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只有沉淀下去才能更好地迎接绽放时刻,学长学姐们的低调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
  
  另外,评委老师们对参赛作品进行打分的时候,有人会对老师们的打分质疑,认为老师太严或者没有认真打分。殊不知,这句话也太“自我”了,如果评委打分不是按照自身评论标准来定的话,那么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也是无用的,既然参加大赛,就没有必要过分在乎评委们的分数,换句话说,得分高低与奖励与否不是最重要的,不要因为物欲而忘了初心。
  
  我的老师也是这次大赛的评委之一的刘海明曾经批评我过于浮躁,身边的不少同学也担心我是不是“走火入魔”,确实,他们的质疑不无道理。对于寒窗苦读十几载考入大学的人来说,当以专业学习为主,如果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那就是不务正业,大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对于中学生来说较灵活,但这些时间是建立在自己可以用到实处的基础上的,若一心一意投入与专业不太相关的事情中,那么这样的意义就要打上大大的问号了,虽然对自己的信心还是要有,但是不知道这种信心是否属于狂妄范畴,是否建立在“荒废学业”的基础上?
  
  临近期末,也是2015年最后十几天时间,我们不该忘了当初为何前行,不该忘了参加大赛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实力,若把兴趣和专业混淆,只会是本末倒置。人生中的一切,发生过的事都有它的意义,“红辣椒”的味道很美味,但是请不要忘了品尝它的初心,带着这份初心,且行且珍惜。
  
  宋潇/文
  
  相关链接:红网首届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