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当前,我省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精准扶贫之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要靠省委的有力部署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广大扶贫干部在实践中摸爬滚打,主动沉下,从一点一滴做起。要取胜这项攻坚战,让这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惠及所有贫困人口,还需在三个环节上发力。
加强对“贫困帽”管理。客观来讲,“贫困帽”好比一顶“政策帽”,只要能戴上,就可以享受扶贫政策、得到优惠指标、获得经济支持,直接增加家庭收入。利益面前,难保出现有人钻政策“空子”,抢戴“贫困帽”,脱贫后仍不摘“帽”现象。同时,脱贫后因教返贫、因病致贫等现象也不容忽视。因此,不仅要对贫困户建档立卡,确保精准扶贫到位到点到户,更要建立健全一套贫困户动态管理机制。
把准“第一书记”的角色定位。之所以定位“第一书记”,是因为他们并非农村土生土长起来的书记,而是来自于省市区的机关优秀年轻干部。他们曾经是单位、部门的佼佼者,被下派到农村,寄予了扶贫重任。由于基层工作经验不足,对“三农”了解不深刻,扶贫经验贫乏,因此,要让“第一书记”尽快进入角色,发挥出“领头羊”的作用,担当起大任。
要跳出功利思维,把脱贫工作抓细抓落实。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将成为推进脱贫攻坚的主要推手,脱贫成绩突出者将被提拔重用,而脱贫不力的干部会被问责。扶贫压力与动力并存,给基层扶贫干部戴上了“紧箍”。然而,军令之下,难免产生功利心态。精准扶贫需要找出一条让村民增收致富的长效路子,而不是“立竿见影”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