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在遍地都是手机控的当下,为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认真听课,学校采取各种“管制”手机的办法已经屡见不鲜!目前,吉林大学一位教授在他的课堂上实施了一项与众不同的“独门”规定——上课玩手机者视为这堂课缺课。(12月7日《新文化报》)
如今,大学课堂被手机“侵占”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以致于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老师在讲台上昂头讲自己的课、学生则埋头玩自己的手机,两者互不打扰、两相无事的场景;也会经常遭遇老师与学生互动却无人理睬,求此刻老师“心理阴影面积”的尴尬。各高校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也都尝试了很多方法、推出了许多规定,此次“上课玩手机视作缺课”只不过是其中之一。在笔者看来,虽然类似的方法“治标不治本”,但就现状来看,仍不失为是一种应时之举。
其实,课堂上玩手机并非是“中国特色”,而是早已成为一个“国际难题”。国外大学也常有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早前就有留学生实拍国外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视频,老师将收上来的手机用锤子直接砸烂。甚至连哈佛大学老师也为此苦恼,有老师没收学生手机,又被学生告以“侵犯人权”,无奈只得归还。由此看来,课堂玩手机现象是一个普遍问题,但要想彻底解决却并不容易。因此,有时候适时地“堵”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
很多时候,对于课堂玩手机现象,我们都在说要增强引导,教导学生对手机形成正确的认识等,也把这些方法当做是“治本之策”。但事实证明,这种“治本之策”的收效甚微,因为在听完这些大道理之后,手机里的世界还是那么精彩,现实中的说教依旧那么枯燥。当然,如果单纯把学生上课玩手机归咎于老师也是不公平的。很多人给出上课玩手机的理由是对老师授课的内容不感兴趣,在我看来,老师上课的方式当然需要改进,但高校课堂的授课内容终归多为知识性的,相较于刷微博、发微信、看电影必然是相对枯燥的,所以就出现了老师精心准备,更用心地讲课,但仍有同学把课堂时间浪费在了玩手机上面。因此,类似于“上课玩手机视作缺课”等适当的“堵”就目前来说并非坏事。
现实证明,“上课玩手机视作缺课”比单纯的说教、讲大道理更有成效。一学期就快过去了,没有一个人因为违反这个规定而被算作缺课的。学生也因此知道注意自己的行为了,刚开始也挺难忍受,但既然不能玩手机就只能认真听课了,渐渐发现了课堂中的乐趣,一学期过去习惯养成了,课堂也就渐渐远离手机了。
无论是从求学态度还是尊师重道的角度,“上课玩手机”都是一种不恰当的行为。学校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大学生的类似行为,而不是一味宽松的宽容和放纵。这种看似严苛粗暴的规定,或许在若干年后,会有不少学生心存感念。
文/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