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小康路上】通道:风雨桥头有晴天

来源:红网 作者:李逢源 编辑:李艳华 2015-12-07 09:11:05
时刻新闻
—分享—

优美的皇都侗文化村。

优美的皇都侗文化村。

欧俊楼指导艺术团演员们排练。

欧俊楼指导艺术团演员们排练。

欧瑞凡和她设计的侗锦。

欧瑞凡和她设计的侗锦。

织锦中的吴念姬。

织锦中的吴念姬。

通道县委书记印宇鹰接受红网采访。

通道县委书记印宇鹰接受红网采访。

兰花生态种植基地。

兰花生态种植基地。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逢源 通道报道
  
  它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最南端,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处,是通往中国大西南的要道。地处云贵高原东缘向南岭山脉过渡地带,雪峰山西南余脉延伸境内,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这里就是通道侗族自治县。历史上,通道县为楚越分界的走廊地带,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主要有侗、汉、苗、瑶为主的14个兄弟民族,其中侗族占总人口的78.3%。
  
  2002年2月,通道被列入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的通道主打旅游扶贫,凭借侗乡特色,荣获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县域旅游县等多个荣誉称号。
  
  在今年前三季度中,通道全面小康考核各项指标有序推进并取得新突破,其中13项指标已达100%,全年实现程度目标为81.5%,较上年提升8.4个百分点。
  
  不出门的艺术团
  
  早上7点,天还没有大亮,皇都艺术团团长欧俊楼与妻子杨焕英开着自家的小车回来了,他们合力把刚刚采购的食材抬回家。他们的家,位于通道皇都侗文化村,这里由头寨、尾寨、新寨、盘寨等四村组成,历史悠久,是侗民族民风民俗最为完整亮丽的地区。传说古夜郎国天子路过此地,被其浓郁的民族风情所迷恋,故建“皇都”城。
  
  侗家儿女个个能歌善舞。鼓楼里、凉亭内、风雨桥边,处处琴声悠扬,歌声如潮。杨焕英是省级侗族大歌传承人,同时也是皇都村的后勤主管,村里的合拢宴一般由她负责。今天中午和晚上,欧俊楼和杨焕英要为游客们准备一顿丰盛的侗族大餐——侗家合拢宴。
  
  “合拢宴是侗家最隆重的待客方式,寨子里来了客人,大家一起出力,一起合拢吃饭招待客人。”杨焕英说。“以前只有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才能举办的合拢宴,随着旅游开发建设,已经变成一种常态了,几乎每周都要准备。”
  
  52岁的欧俊楼目睹了皇都村旅游业的兴起。三十年前,他和一些朋友自发成立了皇都艺术团,寨里有什么庆典活动,他们都会自发前来表演,也不需要报酬。但以前侗乡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背靠大山、傍水而居的侗家人,难以摆脱靠穷困的生活压力,不得不放下手里芦笙、侗笛,远走他乡谋生就业。
  
  “以前大家穷、收入低,寨子里出去的人很多,艺术团先后走了200多人,去长沙、桂林等地打工演出,我舍不得孩子、老人,几次想去广东打工,都没忍心离开。”欧俊楼说。由于经济压力,欧俊楼也曾担任了一年的客运司机,往返皇都村和通道县城,但腰上随时别着BB机,村里一有活动,便连忙赶回来演出。
  
  曾经的坚守,换来了今天的丰收。近年来,通道县委县政府确立实施旅游兴县战略,依托通道丰富的生态资源、民俗风情及红色文化,着力打造“生态、民俗、红色”三位一体的旅游体系,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围绕“打造精品景区,丰富旅游业态”思路,景区提质建设全面铺开。如今的皇都侗文化村,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大家在艺术团,演出一场全团就有上万元收入,每天艺术团固定有两场演出,遇上节假日还要加场,大家还参与了寨里的合拢宴、旅游接待等工作,每个人平均也有3000多元一月,收入是以前的几十倍。现在全村老少都富裕了,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欧俊楼感慨地说。2006年,欧俊楼一家还曾荣获CCTV"神州大舞台”家庭才艺大奖,当时的央视主持人崔永元也来到皇都村体验侗乡生活。
  
  “现在的通道,逐渐由过去以山水风貌旅游为主,向民俗文化深度体验和采摘农业休闲体验为主转变,初步走出了一条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子,跨界旅游初步形成。”通道县委书记印宇鹰介绍。现在,皇都村正准备申请4A景区,几乎每周,县委书记都会来此视察,解决困难,询问提质工作建设情况,查看建设情况,寻找问题。
  
  如今,通道不断加大了对旅游的投入,截至目前,今年通道的游客量突破了200万人次,旅游收入也突破10个亿,比2014年增加近30个百分点,比2013年增加了近一倍,从事旅游行业人数逐年增加,带动相关行业就业两万余人,旅游商业也逐渐活跃起来。
  
  拯救侗锦大行动
  
  通道有着丰富的侗家文化遗产,侗族村寨、侗戏、芦笙、侗锦织造都被列入世界、国家非遗名单,传承维系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改善民生相结合,通道走出了一条更好的路。为此,侗锦非遗传承人吴念姬就深有感触。
  
  “以前侗族家家户户的女孩子都会织侗锦,如果你不会织,或者织得不好看,人们就会说你笨。”年过半百的吴念姬不由感慨。“但织侗锦工艺太复杂,现在年轻人基本都不会了。”如今,吴念姬家中还有三台织侗锦的机器,有的甚至有上百年历史,但仍在织锦的多是些上了年纪的人。
  
  侗锦以工艺复杂、做工考究、进度缓慢而著称,其制作要经过轧棉、纺纱、染纱、绞纱、布经线、起梭织造等12道复杂而精致的纯手工工序。侗锦分为素锦和彩锦,以其精湛独特的工艺、极具特色的图案、丰富深刻的内涵、亮丽和谐的色彩、高雅凝重的品质和鲜明诱人的风格,成为我国著名织锦类型。
  
  它有着悠久历史,早起可追溯到至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以至汉代。两汉至唐宋时期,侗锦先民的纺织技术和印染工艺已有长足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审美特点和工艺特长。但可惜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复杂优美工艺一度陷入无人继承的境地。
  
  面对这一问题,2008年,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侗家文化传承,开班侗锦织造培训班,由非遗传承人牵头带领大家学习织造侗锦,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随着旅游发展持续升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了这份只属于侗乡的瑰宝。目前,通道已有侗锦织造300余户,年销售额300余万元。
  
  为了保护侗锦这一传统文化,侗家女儿欧瑞凡特地辞去通道县文化局纪检组长职务,创立了呀啰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她对传统侗锦亲自设计,不仅注重色系搭配,更注重文化元素的表达,比如“手拉手的人”寓意和谐,“动物、鸟、植物同时出现”寓意共存。在传统侗锦花、鸟、虫、鱼等元素的基础上,在花色、图案、款式等方面增加了现代元素,让每一件产品都有它独特的文化魅力。随着通道旅游业不断发展,呀啰耶侗锦坊的生意也节节攀升,它们先后研发出百余种床上用品、披肩、围巾、礼品、夏装等侗锦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及韩国、俄罗斯等国内外市场,年销售总额近2000万元。
  
  通道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蔡迪文介绍,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植下,越来越多人参与到侗锦织造保护传承中来,现在已经形成了农户织造、公司收购、景区销售、国内外订单的一条龙产业。不仅仅是文化产业的发展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通道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公司前来洽谈合作,并引出万佛山项目,随着旅游发展,让更多老百姓捧上旅游的“金饭碗”。
  
  随着通道旅游业的发展,吴念姬也感叹,自己织造的侗锦有专人收购,在日常生活之余,利用闲暇时间织造侗锦年收入有四五万元,日子也越来越红火了。“看到现在织侗锦还能赚钱,越来越多人又重新回来织了,我相信以后它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吴念姬笑得合不拢嘴。
  
  打造农业科技园
  
  旅游开发、扶贫攻坚,归根结底离不开产业的支持,通道县委县政府摸索出一套,将生态农业与现代养生、观光旅游相结合,发展休闲生态旅游,打造通道全域旅游的新模式,家住通道临口镇的郑志泽兄弟三人,正是这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中的一员。
  
  郑志泽是家中老二,原本在广东打工。2012年回到家乡,响应政府号召开了一家农家乐。农家乐的名字叫“福地洞天”,当初80年代分房时,人们都抢着要有好田好树的房子,郑志泽没去争,分到一块靠山的房子,屋外有一个大山洞,起初觉得没什么用,但开农家乐后,这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餐厅,在古老的岩层下用餐颇具特色,吸引了诸多客人光临。
  
  “现在的日子比南下打工强多了。我自己开农家乐,我侄儿在山下开住宿旅店,老三做些油茶、养殖和小卖部生意,生活比以前不知道好上多少倍。”在亲戚带领下,郑志泽还种上了铁皮石斛,并推出了石斛养生煲、石斛茶等,经济收入越来越高。借着休闲旅游发展这股春风,大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通道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合铁皮石斛生长。在万佛山生态农业科技园中,也拥有铁皮石斛生产基地,极大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据通道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袁文祥介绍,目前通道生态农业已初具规模,总面积123平方千米,核心区7平方公里,落户16家农业企业。通道休闲观光农业园投资2.1亿元,发展蔬菜标准化生产采摘体验基地,玫瑰园、兰花、铁皮石斛生态种植基地,万佛山水果休闲体验基地等等,打造一条集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其中,蔬菜标准化生产采摘体验基地中生产的蔬菜就有70%销往香港。
  
  无论欧俊楼、杨焕英夫妇,亦或吴念姬一家、郑志泽兄弟,我们都能在他们身上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凭借“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通道正在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旅游开发、精准扶贫,将成果惠及到千家万户。
  
  记者手记:楚越分界地,不虚此行时
  
  通道的名字很特别,这里古代是楚越分界的走廊地带,地理偏僻,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于是对通道的第一印象就是远。从长沙开车过去要七八小时,一路少不了舟车劳顿。但漫长的旅途过后,仍旧十分庆幸来到这里。
  
  民族地区主打旅游业,是很多地方的做法。要发展好旅游业,少不了仔细的规划,上千万的投入,以及领导们的高度重视。但通道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专业。在与当地群众的交流中,人们无一例外的感叹,比过去好太多。
  
  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万佛山农业科技园,既结合了自身的特色,又能帮助农民增收,可预计它的未来会发展得更好。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