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韩国成功将“拔河”申遗,成为韩国第18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消息一出,中国网民坐不住了,立即开启战斗模式吐槽,有人愤慨地抱怨韩国又来和我们“抢文化”,有人开始反思为什么总在别人“抢注”之后才意识到文化的流失。
为什么中国人会对此次韩国申遗拔河吐槽那么多,无非是因为中国也有拔河这个项目,而且更加源远流长,它是起源于中国的文化,那凭什么韩国可以申遗成功。
其实这就像“端午节”,“中医”,“印刷术”一样,里面存在着信息的偏差。很多人只看到韩国再次申遗成功的表面,却没有真正了解韩国的“拔河文化”。中国的拔河虽然在文化历史上源远流长,在古代也曾有节庆仪式的功能,但在今天它已经只是作为一种趣味体育或娱乐活动而存在,缺乏了文化价值。反观韩国,直到现在仍将拔河作为丰年庆典的仪式活动,一直被传承下去,蕴含了韩国一代代人的精神文化。显然,它比中国拔河更容易“中标”。
这些年中韩“非遗”之争其实都带有一定的认识偏差。韩国的“江陵端午”与中国的端午并不是一回事,只是时间上的“偶遇”,二者体现的文化内涵是存在差别的,此次的拔河申遗也是如此。申遗不是比发源地在哪里,而是要满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的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有艺术价值,二是需要保护的紧迫性,三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
我们在抱怨韩国“抢”了我们的文化之前,是不是该回头反思下我们对待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的态度,与其说韩国抢了我们的文化,倒不如承认我们在对待文化的完整性和表现力流于宽泛,竞争力不强。另外,在对“申遗”的意义上我们也存在偏差。总把它与民族的振兴,民族的强大联系在一起,却忘了申遗的实质是为了保护,是为了引起关注,尤其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更重要,因为它更容易被遗忘忽略。
当我们过多关注韩国是不是“抢”了我们的文化的同时,是不是该把目光更多放在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而不是一味被“抢注”的愤懑模糊了视线。
文/李桂香
拔河被“抢注”,与其愤懑不如反思
来源:红网
作者:李桂香
编辑:夏熊飞
2015-12-06 00:03:26
时刻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