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开学两个月,一堂专业课没上,四川师范大学的200多名新生就被拉到厦门参加“社会实践”;每天工作12小时,经常是夜班;学的幼师,社会实践的是在流水线上给手机贴膜,并与学分、毕业证挂钩。(11月27日四川在线)
社会实践是一堂大课,但是这堂课笔者从来没有上好过,笔者今年二十岁,从小学到大学经历了无数所谓的社会实践,但是收获的不是什么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等,只得到一个感觉——怪。
小学的社会实践更像一种集体自驾游。一群小学生坐着大巴车,背包里塞满了各种零食,到达某个公园或者风景区,然后就在景区胡吃海塞,直到背包空空如也,景区遍地垃圾,老师清点人数,最后返回学校。不过,后来出现了好多春游大巴翻车事件,这种实践活动也就被迫停止了,放着那么多免费的科技馆、博物馆不去,为什么还要学生交个百八十块钱去什么公园风景区呢?真怪!
中学的社会实践涨价了。最近,东莞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组织高中学生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地点定在某游乐场,每人交费350元,该校有学生反映,其班主任变相强制参加,且把简单的秋游当作社会实践活动。其实笔者高中也参加过这样的社会实践,学校的确称这是社会实践而不叫郊游,地点定在欢乐谷游乐场,交了两百块钱。不参加也行,但是要家长签字说明不参加的理由,而且不去也要留在学校上自习。这个年纪的学生都特别爱面子、爱攀比,不去也多是因为价钱,但是谁又好意思当着全班同学说“我穷去不起”呢?况且去游乐场实践什么?不会是让物理老师在学生坐了过山车后问一个重力加速度的问题吧!真怪!
大学的社会实践最奇怪。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一般会与学分、综合测评、奖学金挂钩,因此一些学生滥竽充数,没有参加活动,却托关系在实践表上盖章,以求“交差”或“评优”。现在的高校更了不得,组织新生集体贴膜,高校成了廉价力工厂的货源地,学生成了临时工。不去参加就挂你的科、扣你的学分,还要美其名曰地说着为了学生好,可是去流水线贴膜究竟是实践了学生,还是填满了学校老师和领导的腰包呢?真怪!
相关部门应该为社会实践定一个标准,究竟什么是社会实践?学校应该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把好关,实践报告不是盖个章就算了。笔者恐怕已经不能真的从社会实践收获太多东西,还望接下来的祖国花朵能真的从社会实践中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文/杨恒
二十年目睹社会实践之怪现象
来源:红网
作者:杨恒
编辑:刘艳秋
2015-11-29 00:04:16
时刻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