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湖北某高校出台《学分转换原则性意见》,明文规定:对学生自主创业者,可进行50个学分的转换;在保证学生学习了基础和主干课程的前提下,学生可跨学科、跨专业选择创业所需课程,由学生本人和所在院系共同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配备指导教师,跟进指导。也就意味着,创业的学生一学年都可以“合理翘课”。(10月27日《长江日报》)
规定引来了部分人的争议。有的家长质疑,这样的规定是在支持“读书无用论”。他们担心万一孩子既没创业成功也没有学到专业知识。
这些担忧本身都有道理,可是,这并不能作为充分的理由去否定高校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合理性。父母担心孩子既创业失败又没有学到专业知识。可是理性的想一想,任何创业都具有风险。大学生是成年人,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力,他们必须要承受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而且高校鼓励大学生创业,这并不能说明高校也鼓励学生荒废学业。高校鼓励大学生创业,无疑是在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让他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自主创业与完成学业本来就不是二选一的问题,各方面发展,多方发力、互相补充,岂不更好。有些人还在担心什么?这或许是因为,长期的应试教育,让我们潜意识的认为只有上课才叫学习。
不妨再看看我们中国的现状。如今,不仅我们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十分严重,整个社会的就业率也不高。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能解决大学生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有人质疑到,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机率很高,这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总要去尝试,才能越挫越勇。
相比之下,国外高校鼓励大学生就业也很积极。为了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韩国政府采取了不少保护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措施。几乎在韩国的每一所大学里面,都有“创业支援中心”。美国高校每年举行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再看看瑞典,以相同的人口基数计算,瑞典是全世界专利及专利申请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瑞典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内容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可见,大多数国家都很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当然,在如何鼓励学生创业,以及什么情况下创业可以置换学分,要有严格的定义与规范。既要尽可能的增加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又要防止一些“调皮”学生钻政策空子,荒废其学业。总之,我们需要看到高校鼓励大学生创业其合理性。而不是看到一点不足,就急于否定。
文/王星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