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高温作业,希望多一点高温补助”“娄底城南中学夜间施工,噪音扰民”……一条条反映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湖南)上的留言,引起了湖南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的关注,他要求,依托网上的信访平台,科学运用“信访大数据”,“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11月13日红网)
“让数据多路,民众少跑腿”,这是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政府公共服务跟上民众需要和时代步伐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互联网普及、解放和重新定义了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方式,既可以大大提升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也让民众能够以更为便利的方式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民意民情的反馈和表达,也越来越便利化,并日益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诉求通道。这要求各级政府部门也必须实行工作方式的转变,逐步适应民众诉求反馈渠道的变化。
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民众通过互联网来反映诉求,几乎成了最便利甚至唯一的方式。它降低了诉求的传递成本,更提升了效率。但反映问题的效率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却仍取决于政府部门的及时发现和处理能力。所以,民众的意见能否被发现,网上所反馈的问题能否被及时解决,根本上还是有赖于各级政府和部门作风的转变与能力的提升。
在工作方式上,它需要将网络可解决的事,让民众在网上轻松完成,如网上查询、网络审批的普及;在发现问题上,不仅需要对单个的民众诉求作出及时的回应,更有有必要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对民众反映强烈的难题,作系统性的改革处理。如此,改革更具针对性,解决系统问题的效率也更高。如根据人民网网民留言交办情况分类统计,表达民生诉求的占71%,反映干部作风、行政执法类问题的占20%,这些构成比例就很能说明民众集中关注的问题所在,在处理上理应有所侧重,并从中发现系统问题。
不过,要让工作方式和服务方式跟上互联网+的时代步伐,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只注重网上意见,而轻视现实中的民众诉求。要知道,在很多情况下,民众要到网上反映情况,甚至直接给省委书记留言,关键还是因为现实中的反馈渠道不畅,地方部门的问题解决不给力。所以,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事情一旦上了网,获得上级领导的关注,才能得以成功解决。这无疑不是理想状态的下政府施政行为。
民众在网上反映问题多,与民众的上网习惯和网络的便利有关,也可能因为现实中的问题解决还比较乏力。毕竟,网上问题的根源还是来源于现实。在一般情况下,若民众身边的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并解决,又何须寻求网络救济?因此,网络时代的施政与服务,既要注意改善工作作风,利用网络来吸纳民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要保持对民众现实问题的关照力。这也应该是徐守盛书记所强调的,要把网民诉求留在属地,就地化解社会矛盾的真正深意所在。
文/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