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武汉一名80后奶爸用微波炉加热鸡蛋发生爆炸,导致双眼被严重炸伤,令人唏嘘不已。报道媒体称,用微波炉加热鸡蛋会爆炸是尽人皆知的常识,当事人以身试险才导致惨剧的发生。(11月6日《长江日报》)然而这所谓的生活常识,真的那么人尽周知?
问题就在于,很多人真的是不知道这个常识。就拿我自己来说,如果不是这次新闻报道,我确实对微波炉加热鸡蛋会产生的后果一无所知,虽然家里没有使用微波炉的习惯,可是谁能保证下一个受害者不是我?
事实上,这些年缺乏所谓生活常识导致的悲剧还真不少。从网友反应来看,不当使用微波炉引发的爆炸一直时有发生,只是没有造成如此灾难性的后果;去年媒体曾报道,一名烧烤店服务员在添加酒精时没有意识到要先灭火,致使身旁一名女大学生起火,全身遭大面积烧伤;2013年2月,5名医科研究生在实习期间的出租屋内被发现煤气中毒身亡……
这些接二连三的事件虽不能说明缺乏常识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但至少说明,常识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众所周知。每当类似的新闻事件一出,公众往往痛心疾首地声讨无知,但说不定那些动则以“死于无知”评价、实则报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的人们,便是缺乏常识的下一位受害人。“死于无知”的评价或许是中肯的,但人们何以置于如此无知的境地?这或许是对现实社会更有价值的议题。
在我看来,基础教育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长久以来,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老师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考试,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也只停留在一纸分数,去实验室的机会寥寥,侈谈生活常识的积累。中学物理告诉我微波炉的原理——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能量比通常的无线电波要大得多,但它并没有告诉我用微波炉加热鸡蛋将导致的灾难,抑或这种警告仅仅出现在练习卷上某个不起眼的位置,或是课堂上老师某个段子之后,你能指望有多深的印象呢?
饱受争议的文理分科在其中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科生最常为人诟病的就在于自然科学知识的匮乏,这本无可厚非,毕竟术业有专攻,但当基本常识的匮乏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就另当别论了。
平日里走在街上,随处可见分类的垃圾桶,但更多时候是不加区分地填满了各种垃圾。垃圾分类在很多国家都是生活常识,但试问这样的常识,在中国又有多少人了解呢?因此当人们自我感觉良好地指责他人无知的时候,谁又能保证自己不是无知的一员?当整个社会环境呈现出对常识的漠然,个体缺乏常识也就不足为奇了。
似乎每一次悲剧发生过后,人们方细思极恐如感同身受,痛定思痛地从中得出各种经验教训,比如下定决心以后走路一定不玩手机,而那位惨剧的当事人,更多被看作是前车之鉴的牺牲品被报以泛滥的同情,几天之后倒也无人问津了。再过了一些时候,边走路边玩手机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当人们敏感的神经再次被牵动,便是类似的悲剧又发生了。
如果说他人的不幸能带来警醒也是好的,倒也包含了积极的价值,然而现实是,常识从来没有被放在心上。正如在学校里老师觉得常识没有提高的分数来得实际,忙于生计的人们或许也觉得花费时间精力了解常识以应对一些偶发情况实非一笔有效率的买卖,于是常识,好像就与我们渐行渐远了。
文/李苑
常识何以与我们渐行渐远?
来源:红网
作者:李苑
编辑:刘艳秋
2015-11-10 00:07:14
时刻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