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2013年7月,对口援助的岳阳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6名喝洞庭湖水长大的汉子,以及其他短期援藏的技术人员,带着600万家乡父老的殷殷嘱托,离开故乡来到远隔千山万水的山南地区桑日县,开展了新一轮援藏工作。眨眼2年多时间过去了,第七批援藏工作队继承和发扬了“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的援藏精神,做到了三年项目两年完成,到今年11月底,援藏项目全部建成,一批批标志性援藏工程成为了岳阳桑日藏汉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援藏成果像高原的格桑花般艳丽夺目。
近日,本报记者随湖南媒体山南行采访团一起,走进雪域高原,走进桑日,亲身感受了桑日城乡的沧桑巨变,亲眼目睹了藏家儿女对岳阳援藏干部由衷的感激之情。
时值暮秋,虽然远方的神山已经开始积雪,但阳光正好,将S306省道两旁的行道树和雅鲁藏布江畔的杨树林染成一片金黄。
走下采访车,远处的江滩上,连成一片的太阳能光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项目静态投资预算约为50亿元的100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就建设在雅江北岸的桑日县赤康村、塔木村。而湖南省第七批援藏项目中单体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山南地区建材物流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坐落在省道旁,雅江边。
桑日县委书记孙志诚用带着浓厚湘音的普通话,欣喜地告诉来自家乡的媒体朋友,物流园周围汇集着华新水泥、光伏基地等大型援建企业,
距建设中的拉林铁路山南站和桑日站分别仅有28公里和19公里,项目已经基本竣工,建成后将给桑日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拉动作用。
2013年7月,进藏伊始,岳阳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桑日县委书记孙志诚,县委常委、副县长吴跃中,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彭喜丰,副县长罗海等岳阳汉子克服高寒缺氧、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等多重困难,连续两个多月入机关、下基层、进学校、访企业、串农户,倾听民意、广征意见,反复研究论证,形成了桑日县经济社会发展“三·三·三”的工作思路(打造清洁能源基地、高原生态农业基地、建筑建材基地“三个基地”,强化作风建设、法制建设、人才建设“三项建设”,实现率先加速改善生态环境、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大幅提升幸福指数“三个率先”)。“三个率先”是目标,“三个基地”是途径,“三项建设”是保障,三个方面的内容有机衔接、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在汉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桑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跻身西藏前列,2014年税收位居全区第7名、山南地区第1名,财政收入位居全区第15名、山南地区第3名。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53亿元,是对口支援前1995年的28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9060元,是1995年的8倍,主要经济指标增量或增速居山南地区前列。
今天的桑日,大古水电站三通一平顺利推进,中广核二期20兆瓦开工建设,桑日已成为藏中第一大光伏基地。实施了万亩现代青稞示范基地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6353亩,新增农田1096亩,争取湖南省财政厅投资380万元在桑日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完成桑日镇藏鸡养殖基地现代化设备改造升级,高原生态农业基地已现雏形。
今天的桑日,全县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农牧民群众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县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新建成的桑日县五保户集中供养中心,老人们沐浴要阳光下,一张张带着“高原红”的脸上焕发出幸福的笑容。
洛桑曲珍老大娘今年已经90多岁了,坐在窗明几净的藏式住房里,她拉着援藏干部的手连声称赞,是毛主席家乡来的大恩人,才让他们晚年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五保户集中供养中心正是岳阳市第七批援藏队的援建项目之一,投入资金达到2864万元,使全县266名五保人员全部住进了温馨舒适、专人护理的新家。
两年多来,第七批援藏项目7个(其中地直委托建设项目1个,为总投资1800万的山南地区建材物流园区建设项目),总投资5770万元,涵盖市政设施、农牧区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等各个领域,在改善城乡面貌、提升造血功能、改善民生民利、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科学安排援藏资金的同时,援藏工作队积极争取到岳阳市援助计划外资金600多万元实施了宾馆提升改造、鲁定林卡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等项目,争取湖南省财政厅投资380万元在桑日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使援藏项目真正成为了桑日人民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造血工程。
实际投资逾2000万元的山南建材物流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配货转运、信息服务、停车食宿功能为一体,完善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
桑日大道南北贯穿县城,是山南前往林芝的必经之路,全长1275米,宽28米,双向四车道,投入援藏资金1475万。桑日大道的建成,不仅完善了县城路网,提升了县城承载能力,也成为干部群众散步休闲新的选择。
桑日县广播电视中心的建成促进了全县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县城周边村居实现数字电视信号全覆盖,近2000名农牧民群众受益,去年以来每周播放4次自办新闻节目,党和国家的声音及时进入寻常百姓家。
高山引水,地下吸水,专业净水。投资360万元的乡镇供水项目,使三乡一镇干部职工、附近学校师生和村民5000多人结束了长期饮用不洁净河水的历史。
投资760多万的统筹城乡项目建设到了群众家门口,洛村有了新的村委会和干净整洁的活动场所,冲达村新建了人畜饮水工程管网和水塔,群众享受到了像城里人一样的方便生活。
投资300万元的农牧区基础条件改善项目,关心到群众生产生活各方面,既为村集体采购收割机、爆谷机、粉碎机,引进良种山羊,又为群众新建水渠、道路以及饮水配套设施等,群众生产效率提高了,节省的100多劳动力外出就业,拓宽了群众致富增收渠道,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
鲁定藏文化民俗风情园项目成功入选国家文化部2014年度藏羌彝文化走廊重点项目库,投资总量预计2616万元,目前已到位资金150万元。项目建成将有力带到桑日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我们途经奴卡村时,正碰到援藏的医疗技术人员李美霞、陈理等和藏族医生一起,正走村串户,给藏族孕妇进行产前检查。
援藏干部,桑日县卫生局局长夏智介绍,援藏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帮助县人民医院建立了农牧民健康电子录入系统,完成了农牧民健康档案整理,绘制了常见疾病谱。按照国家标准改造了放射科室,安装了大型DR设备。主刀外科手术30台,成功率100%。积极参与了“五下乡”活动,为群众普及了医疗卫生常识,赠送了大量的药品,开展了免费健康体检活动,为41名孤寡老人进行了全方位的健康体检。
岳阳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把加大专业技术援藏力度作为工作的重点,根据医疗卫生、农业畜牧、广播电视等行业人才匮乏的实际,组织3批18名医疗卫生、农牧生产、广播电视等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短期援藏。很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基层,还通过“传、帮、带”培养了土生土长的技术人才,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被评为了西藏自治区的“最美格桑花”。
桑日还先后选派了11名桑日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到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和平江县一人民医院跟班学习一年。从平江学习贵啦额索朗卓嘎医师挑起了手术麻醉医生的大梁,改变了桑日没有麻醉医生不能做手术的历史。
短期援藏的李美霞医生在桑日仅半年时间,就操刀了大小手术200多台,平均每天的手术达到6台,常常累得腰都伸不直,然而每次抹去额头的汗水,被藏族百姓亲切地称为最近的“冰加”(亲人的意思)的时候,她总是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两年多来,岳阳市第七批援藏干部心系高原、奉献桑日,团结协作、严格自律,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尊重和信任。
县委书记孙志诚和副县级干部吴跃中、彭喜丰、罗海到海拔4500米以上的牧区,到山路崎岖的山顶,到不通道路的偏远乡村进行走访调研,在繁重的维稳任务面前,他们都是冲的最快、执行最严、管的最好
在山南地区“法律进万家”活动中,孙志诚作为县委书记第一个下村为村民宣讲法律,领头示范,吴跃中、彭喜丰分别担任绒乡冲达村和桑日镇雪巴村宣讲组组长,经常早出晚归,走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熟悉了每家每户。吴跃中既宣讲法律,又当起“矛盾纠纷代办员”,挨家串户协调纠纷;彭喜丰对群众关心的问题,一遍又一遍地讲,他的课堂不一会儿就成了一个小型户外课堂,一讲就是三四个小时。彭喜丰带领的宣讲队一行四人,有的扛着宣讲队队旗,有的提着一沓厚厚的宣传材料,由此他们被雪巴村村民形象地称为“唐僧四师徒”!
这些援藏干部到桑日只有两年多,就与10多户困难群众结成“亲戚”。桑日县绒乡冲达村的罗布次仁和格桑仓决忘不了,是他的“亲戚”,县委常委、副县长吴跃中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才为他们解决了医药费。副县长罗海在2014年开展的千名干部下基层为民服务实践活动中,主动请缨,率队驻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4个月,想方法,跑项目,拉资金,为群众增收致富使出浑身解数,受到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
当我们结束采访返程时,孙志诚书记饱含深情地告诉我们,三年的援藏期即将结束,在剩下的8个多月时间里,他们将继续兑现进藏时的承诺,“纵使身体减重,也要赢得干群尊重;纵使头脑失忆,也要牢记组织纪律;纵使皮肤晒黑,也要通过项目审核;纵使头发掉光,也要勇为家国争光”。让桑日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