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花鼓戏《益阳萧山令》上演 台前幕后催人泪下

来源:红网 作者:张英 编辑:何冰 2015-11-08 00:23:25
时刻新闻
—分享—

地道的益阳地花鼓让观众大饱耳福。

地道的益阳地花鼓让观众大饱耳福。

英雄的形象感人至深。

英雄的形象感人至深。

正气凛然萧山令(右一)。

正气凛然萧山令(右一)。

  红网长沙11月7日讯(时刻新闻见习记者 张英)11月7日下午,由益阳市花鼓演艺有限公司(原益阳市赫山区花鼓戏剧团)创作的大型现代花鼓戏《益阳萧山令》在长沙实验剧场上演。地道的益阳花鼓、浓厚的本土生活气息以及萧山令感人的英雄事迹,让观众深受感染和启迪。
  
  还原一个本土英雄人物形象
  
  萧山令,生于1892年6月11日(即清朝光绪十八年五月十七)。湖南益阳人,原名萧际樵,字笑峰,号铁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1916年8月军校毕业后派往湖南陆军服务。1937年11月升任宪兵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兼首都防空司令部司令、南京卫戍部队代理司令、首都警察厅厅长、南京市市长等要职,担负守卫南京、抵御日寇的重任,1937年12月13日为国捐躯。198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为抗日英烈。
  
  花鼓戏《益阳萧山令》以萧山令1937年南京保卫战数天的战斗经历为楔入点,表现了萧山令将军一生中“入军校”、“任县长”“送妻儿”“战孤城”等几个人生亮点,塑造了一个对国家民族满怀深情又充满血性的英雄形象。
  
  该戏编剧由国家一级编剧孙文辉担任。他介绍,由于历史上对萧山令的记载不多,史料少,在益阳老家只有一本族谱和部分后人,后人对主人公萧山令的了解也不甚详实,南京保卫战时间只有5天,相关材料也是来源于别人的回忆录。“有一条确定的线索是萧山令曾经于1920年——1926年在益阳沅江任过县长,顺着这条线索我翻阅了当时的报纸等相关资料,于是萧山令与益阳的渊源便找到了落脚点,而他个人与时代大背景之间的关系便给创作提供了空间。”孙文辉说。“作品在艺术形式上采用的是益阳的地花鼓,萧山令是益阳人,所以在形象塑造上还是突出了他的本土气息,性格上也反映了湖南人的血性。”
  
  武戏文唱 引入现代多媒体手段
  
  由于剧本采用了回忆、闪回、跳跃、散点式的艺术结构,舞台表现上便打破了传统的写实场景方式,主要通过每场的亮点组成一个发亮的光环,表现益阳萧山令的光辉形象。
  
  该剧由国家一级导演童晓阳执导,国家一级作曲欧阳觉文担纲音乐设计,国家一级演员刘赵黔、李左担任声腔指导。整部剧从花鼓戏唱腔、语言、布景、民俗等方面都散发着浓郁的益阳本土气息,如益阳弹词、地花鼓、民间儿歌、剁辣椒等,让一个土生土长的益阳军官的英雄形象在舞台上生动了起来。
  
  导演童晓阳介绍,武戏文唱是该剧在创作上有所突破之处。观全剧,“唱”成为该剧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剧中,萧山令的眷恋、愤慨、哀伤等一系列内心情感都通过大段地演唱细腻地刻画了出来,长于抒情的花鼓戏诠释的英勇军官不仅威风凛然,还满怀深情。地道而质朴的益阳花鼓韵味也深深感染着现场观众。
  
  “向来,在花鼓戏的唱腔和韵味上,益阳花鼓戏演员是非常擅长的,全剧运用了花鼓戏益阳路子的演唱功能和特点,也发挥了益阳花鼓戏演员的唱腔优势,通过唱景唱情,用大段、大量的唱来刻画人物,在残酷的战争之中充分地表现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很好得达到了感动人、启示人的目的。”童晓阳说。
  
  舞台上的正面冲突很少。在涉及战争的场面,该剧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视频,画外音,讲故事、浮雕画面等手段来体现,打破了传统的正剧体裁,也成为该剧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有观众观后说,一个在南京保卫战中顽强抵抗、壮烈牺牲的感人形象立于舞台,血性的汉子,抗日的英烈值得讴歌。
  
  不忘使命 幕后故事感人至深
  
  益阳市花鼓演艺有限公司(原益阳市赫山区花鼓戏剧团)是目前全省三个国有县级剧团之一。多年来,该团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当地花鼓戏艺术,服务群众文化生活,在当地老百姓当中有着极好的口碑,参加这次艺术节是该团21年来在全省艺术舞台上的首次亮相。
  
  剧团党支部书记、该剧萧山令的扮演者曾帅说,作为基层剧团,赫山区花鼓戏剧团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并不好,剧团条件极为有限,团里多年不曾排演过大戏。“演员一个月工资最高才1700元,有些还不足1000元,即便这样有时工资还不能发到位,排练厅还不足一般的会议室大。”曾帅说。“但是我们的演员们一直对花鼓戏情有独钟,也一直盼望着能排演一台树立自己剧团形象的大戏。”
  
  曾帅透露,得到要排演《益阳萧山令》的消息时,大家又喜又忧,喜的是愿望终于可以实现,忧的是资金短缺。“领导在会上提出这个疑难时,几乎所有的演职员异口同声表示不发工资也要把戏排出来,机会来之不易,大家不能错过。”
  
  团长李正良说,排演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幕后很多人和事都特别让人感动。“听到排演消息后,刚做完胆总管结石手术的男演员杨龙便带着伤口来主动请战,有个在休产假的女演员听到消息后也主动跟提出要分担台下的工作。最让我们感动的是管后勤的何志刚团长,当时他身患重病,医生要求住院做透析,他还是拖着病体为剧组演员送饭送水,最终因劳累过度,医治无效,而遗憾离去,临终前一直说遗憾,没能看到我们的《萧山令》在艺术节上演出。”李正良说,大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这台戏来让观众别忘了还有一个赫山区花鼓戏剧团,这个基层剧团还有它存在的价值。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