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别让盲目考证绑架了我们的大学时光

来源:红网 作者:朱紫薇 编辑:夏熊飞 2015-11-01 00:02:07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2015年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NTCE)将于11月1日进行。教师资格考试由“省考”升级为“国考”,考试内容增多,难度加大,改革后不再区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虽然考试改革之后难度加大,报考热度却并未减退。
  
  近年来,大学生考证已成为普遍现象。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证书、剑桥商务英语、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双学位证书、导游资格证、驾驶证、注册会计师证等等各种证书也顺应潮流层出不穷。
  
  大学生考证的目的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就业。“技多不压身,证多不压人”、“多一个证就多一条出路”成为现在很多在校大学生的奋斗目标。诚然,不管证书的含金量如何,考证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提高的过程,有目标的学习要比整天碌碌无为、混日子要好得多。
  
  但真的是这样吗?笔者认为其实大部分所谓考证的“学霸”和那些整天在学校中无所事事的学生并没有什么区别(除个别对专业有极大兴趣的学生外)。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考虑过自己为何要读大学,在大学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是追随大众,找到一个看似明确的方向去努力。他们靠着一张张自己都不知何为的证书去抚慰自身对未来的恐惧。
  
  迷茫、浮躁、恐惧,充斥着绝大多数学生的内心,考证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某些现行的社会评价体系只能依靠形式上的东西,反讽的是,有时候实际能力和事实却比不上一张纸。于是这种观念由社会灌输给父母再由父母灌输给我们,让我们误以为上大学就是考证。我们从小就在这种所谓的社会现实中长大,参加比赛拿证书,努力学习考证书……证书逐渐被神化,而我们也逐渐沦为证书的奴隶。惊惶之中的我们真的就以为考证越多,未来就越有希望。
  
  实际上,有没有文凭、有什么文凭以及有没有证书、有什么证书,并非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不少有文凭有证书的人难逃“高分低能”的桎梏,而很多无文凭无证书的“双无人员”却做出了非凡的成绩。正反两方面的例子都举不胜举,无须赘述。
  
  过去我们都说“用知识改变命运”,现如今“读书无用论”却大行其道。当大学变得行政化之后,大学的教育也变得数据化,也就失去了其改变命运的神秘力量——能力可以学分化,人格可以证书化,就连道德也可以用数据衡量。
  
  现在,很多大学已经不在视传承、捍卫和实践人类价值为一己使命。用来肯定自己存在价值的,更多是大学的排名、招生状况、毕业生出路、论文数量等。于是,大学成为社会的缩影,在这个小社会中,本该认真思考道德是非、人生价值及社会问题的我们只会学着像成人一样考虑如何就业、如何赚钱。就连图书馆都仿佛成了考试培训机构,专业性考试辅导书成为借阅率最靠前的书籍,而人文社科类书籍却鲜有人问津,盲目的考证、功利化的阅读往往使学生缺少人文素养的培育机会。
  
  在这个欲望喷张的时代,连大学中的我们都无法再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无法“与真理为友”(哈佛大学校训:我们要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那么进入社会之后还有这样的机会吗?
  
  现如今,很多大学生未曾经历过价值启蒙就已经离开大学,并安分进入既有的社会建制。他们不曾试过和同学激烈的争辩道德宗教,更不曾在面对种种社会不公时,要起来为权利和公义而争。
  
  我们的大学四年就这样被证书绑架,被各式各样的利益之争绑架,甚至被我们的大学绑架,同时我们也被自己绑架。纵然外部环境有很多问题,考证的现实也很难改变,这里并不是批评所有的考证行为,只是想让大家反思一下,不要让本该厚德博学的大学时光,成为日后获得名利的缓冲期,更不要因为盲目考证而忽略大学带给我们人生的意义。
  
  文/朱紫薇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