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低头族背后是无法摆脱的大众孤独

来源:红网 作者:马婉莹 编辑:夏熊飞 2015-10-27 00:06:27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0月24日下午3点左右,义乌阳光大道尚经村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男子过马路时,被一辆浦江牌照的货车当场撞死。死者边上有一只摔坏的手机,目击者称,当时手机还播放着视频。大家猜测该男子是边看手机边过马路的,现场没有监控,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10月26日《钱江晚报》)
  
  这类新闻好像已经见怪不怪了,我们见过太多次这样的新闻报道。5月19日,有媒体报道女子低头玩手机过马路被撞遭车碾压;5月28日,16岁女生过马路时低头玩手机被面包车拦腰碾过;9月5日,“低头族”玩手机错过绿灯闯红灯过马路险酿悲剧。我们都被这些四四方方的小屏幕迷住了,里面的海量信息不停地涌入我们的大脑,它在不断地蚕食我们的灵魂和热情,甚至是生命。
  
  我们迷恋在智能手机的温床里寻找一丝慰藉与快感。我们不再和朋友聚会购物,因为手机上有淘宝和微信,我们躲在自己的房子里不断地发着自己的生活动态,将自己的生活百态展现在公众面前,看着别人点赞和评论,以为这就是社交。殊不知,我们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不断地被挤占着。
  
  即使我们身处在公共空间里,我们却依然处在私人化状态中。马克·波斯特说:“当代社会关系似乎缺乏一种基本层面上的交往实践,而过去,这种实践是民主政治的母体,分布在一系列的场所:会场、新英格兰市政厅、咖啡馆、酒馆、公共广场,甚至是街头的一个拐角。现在呢,虽然这些场所仍然存在,但是却不再成为讨论的空间。
  
  智能手机等传播媒介的发展将人与人之间彼此隔绝,让自己成为了旧日的政治空间的替代物。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场景:咖啡馆里,面对面坐在一起的人眼神聚焦的不是双方而是手机屏幕,同学同事聚餐第一件事情就是上交手机,过马路玩手机睡觉前刷朋友圈。旧日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往方式改变了,取而代之的通过手机媒介进行交往。
  
  但是我们的私人空间又足够隐秘吗?表面上,个人选择成了至高无上的法则:人人都能自住选择一切。我们可以随意的选择想要相处的朋友,可以屏蔽讨厌的人。但是,我们的私人信息和浏览痕迹却不知不觉的散布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里,那些程序代码比你还要了解自己,这样的结果反让我们愈加的离不开。不禁想起前段时间一则新闻,郝相赫因在朋友圈发表不当言论而被导师断绝师生关系,在过去本是纯私人化的私事在网上被吵得沸沸扬扬,成为众人议论的话题。由此可见,我们亲密的和私人的生活领域也正在慢慢被逾越。
  
  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不断挤占的后果就是孤独。孤独现在仿佛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现象。我们尝试在网络里摆脱孤独感,寻求被需要的感觉。在虚拟的空间里,我们既能感觉到自己是一个自主个人,也能感觉的自己是与他人联系的。每个人都感觉孤独,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在网络上。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女都是演员。”这句话是莎士比亚说的。换而言之,在虚拟世界里,我们都是演员,有出场和入场,扮演着许多角色来排解孤独。除非有一天,我们能够学会像从前一样,多一点面对面的交往,多一点与他人实实在在的联系,我们才能摆脱孤独感,真正的去面对自己的生活。要不然,关于过马路玩手机出现意外的新闻报道永远不会消失。
  
  文/马婉莹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