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道德银行:不可低估的善意和无须放大的功用

来源:红网 作者:张璐 编辑:田德政 2015-10-24 00:16:30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四川自贡沿滩新城龙湖远达社区今年1月份成立的社区“道德银行”,把居民在社区的优秀道德行为兑换成一定的积分,量化而成“道德币”存入个人账户,居民可以凭账户内的道德资产争先评优、兑换奖品和换取服务。目前,这家“道德银行”已经有接近1000人开户,长期活跃储户达数百人。(10月19日《华西都市报》)
  
  “道德银行”以及具备相同本质的“以物质奖励引导激励好人好事”的类似机构并不少见,加上之前某地公开出台规定为行善行为进行支援,虽然对有关的后续结果做出结论尚且为时过早,但就其本身而言,带给社会的反思仍在持续更新之中。
  
  笔者并不是反对设立“道德银行”,相反,认为在现今好人难做好事难当的大环境下,采取必要的方式来弘扬道德新风,激励行善行为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正常社会,一定要让做好事的人脸上有光,感觉到认可与尊敬,这固然需要国家加大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也离不开每个人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奉献,以此互相影响带动,在全社会形成互帮互助诚信友善的良好风尚。
  
  明确了社会需要正能量与对好人好事的肯定这是前提,接下来就是如何去做的问题,这也是值得我们迫切面对的现实,众所周知,做好事不求回报甚至默默无闻是一段时期以来我们所大力弘扬的主旋律,很多好人好事并不见得通过物质奖励就能实现,这些群体往往不计名利去做这些事情,“道德银行”能起到肯定和激励作用,但是作用多大并不值得乐观,退一步讲,如果人们为了“道德银行”而选择做好事,无疑会使得我们心情感到复杂,短期内的效果并不见得形成长久的效应,搞不好还会有把好人好事货币化、物质化的嫌疑,本来崇高美好的奉献精神也会被戴上“伪道德”的枷锁,从而背离了弘德扬善的初衷。
  
  应该说,“道德银行”体现了一种奖励与认可,但是根本的认可不在于物质,更不能简简单单地把奖励物质化、商品化。对于好人好事的评判、宣传和赞扬,更多的应该体现于对精神的褒扬和精神上的奖励,对做好事市民的嘉奖,是对市民人品和精神的肯定,其表现远远超于物质奖励本身象征,而是在于以此来呼吁更多人做好事。这种评判绝对不能视同人们衡量社会道德行为的标尺,应视为小范围内的一种激励措施,是有作用,但也无须刻意放大。其善意不可低估,却也无须放大。
  
  “道德银行”的设立在于“道德”而非“银行”,本身的途径无足轻重,但透过此举传递的弘德扬善的社会呼吁必须得到我们的重视,对好人好事的宣传和学习,依旧有很多可供探索的空间,龙湖远达社区设立的道德银行,已经有接近1000人开户,长期活跃储户达数百人,比起之前一些尝试已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当下最迫切的,乃是以此契机,不断增大好人好事的荣誉感,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唯有人人崇德向善,才能有社会的真正进步。
  
  张璐/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