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习近平在英国议会畅谈“法治” 释放中国善意

来源:红网 作者:倪洋军 编辑:程赛 2015-10-22 09:09:34
时刻新闻
—分享—

  当地时间10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强调指出,英国是最先开始探索代议制的国家。在中国,民本和法制思想自古有之,几千年前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吸收中华法制的优良传统,也借鉴世界各国法治的有益做法,目标就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在这方面,中英两国立法机关可以加强交流互鉴。(10月21日人民网)
  
  2015年10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启程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十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也是中国面向欧洲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在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起步之年,习近平在英国议会讲话中着重谈及“法治”问题,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法治需要继承借鉴。法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法治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不是政治精英们苦思冥想的成果,而是一个不断继承、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借鉴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体系,既需要充分吸收、全面继承中华法制的优良传统,同是也绝不能闭门塞听、闭关锁国,要科学甄别、学习借鉴包括英国代议制在内的世界各国法治的有益做法。当然,在中国搞法制建设,无论是继承传统,还是借鉴外国经验,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并且要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另外,与世界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相比较,我国的法治是在中国土壤里内生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的法治。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现实国情和社会条件等综合因素,决定了我国法治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只能学习借鉴而决不能复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模式和法治道路。
  
  法治具有国别特色。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但是,不同国家的法治是不同的,它所维护和服务的对象也是有差异的。与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比较,我们走的是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我国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法治,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是资本主义法治。这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法治,决不能混为一谈。我们决不能照搬照抄西方资本主义的法治模式,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有着清醒认识和高度自觉。然而,在西方,始终有一部分人,习惯了自身在国际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喜欢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他国发展走向颐指气使,包括干涉司法和法治建设。对于这些做法,无论是出于情感,还是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理性思考,中国人民都断然不能接受。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关于“法治”的一番讲话是对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郑重提醒,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决不允许别国干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法治最根本的主体是人民。在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根本目标就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当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嘴上说说而已的,必须靠“法治”落地,必须始终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始终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一方面,要着力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该改的改、该废的废、该立的立,切实做到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另一方面,要坚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杜绝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发生,真正实现人民权益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靠人民维护,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致成为一句空话。
  
  金秋时节,人们共同见证中英关系开启“黄金时代”,共同见证中欧关系历史新的里程碑。今天,中欧双方都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而这一切都必须在各自遵循的“法治”轨道上,否则,世界必乱。习近平在英国议会畅谈“法治”并表明中国态度、传递中国声音、释放中国善意,必将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增添法治力量。
  
  文/倪洋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