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贫困学子失业率高,科举逻辑的破产?

来源:红网 作者:王可心 编辑:刘艳秋 2015-10-21 00:14:43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有媒体报道称,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就业调查报告,从毕业生的城乡来源角度分析,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10人毕业3人失业的窘境,把“贫二代”中最为引人关注的群体之一——农村大学生,再次拉回到了舆论焦点中。
  
  要知道,对于农村大学生而言,“走出大山”的投入和期待有如肩膀上的千斤重担。能够在资源上和知识上的双重保障中,迈入本科院校的门槛,免不了要裹挟起整个家族的腾达愿景,和对祖辈生命无可奈何的侵犯。可最终,就业市场的现实状况有如悬在所有农村大学生“晋升之路”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阶层流动之蜀道陡峭冲云天。
  
  想要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着实是颇为宏大的社会整体性工程。我们不妨从教育职能、社会观念和现行举措这些角度入手。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延续在我们心中几百年的“取士之道”,具体来说就是“读书直接变现”的想法,成为了不止于农村大学生的整个学生群体的奋斗指南。一旦这个奋斗指南遭遇了现实挫折,“读书无用论”的说法又会甚嚣尘上。
  
  这左一极端把知识看成阶层流动的神圣天梯,右一极端又颇像破罐破摔的泼妇言辞,其纠缠的背后指向了当今社会发展中,科举逻辑已经面临着基本破产。
  
  能否全面的认识这一现实,并由此出发开展帮扶和救济,是改善农村“贫二代”大学生窘境的关键。
  
  解释“科举逻辑”的破产,要认识到两个基本的趋势,那就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大众知识的扁平化。前者不必多言,高等教育和精英人才这两个关键词之间,已经没有了直通性的桥梁,从高校的建设数量、招生人数、扩招行为等都可以看到这一点的转变。
  
  而对于大众整体而言,从专业学习到价值创造这些问题上,扁平化也在开始改变着知识维度中传统的金字塔攀登结构。具体来说,从工业文明带来的细化分工开始,到互联网拓宽了知识的烟海,把握一种统领意义上的全能知识已经变得不可能,大多数人能做到的只能是“居其一隅”。
  
  频繁交互的互联网社会,让“特色”本身成为一种产业,“高精端”追求只能算是特色的一种,不再有着权力感和支配感。另外,我们通过“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创造新价值,网络平台给“合力”创造了可能,也提出新的适应性要求。因此,知识的绝对优势地位和转化能力已经被“埋藏”起来,“知识”与“利益”这种一对一的对应方式,根本不可能实现。“四年大学读书换不来体面工作”,这样的说法着实不够严谨。
  
  从现行的解决方案来看,由于农村“贫二代”大学生难以进入高等教育的优秀资源领域,也就同时背负了“学校等级”和“身份等级”两大劣势。取消高校等级设计和重点名牌的讨论固然是好的,但是面临的挑战也确实很大。资源的集聚和融合本身就是一种规律,这不仅给资源分配的均衡提出难度,更是直接挑战了农村学生“城镇化”的发展思维。为什么不能针对农村发展的需要,尊重乡村文化特色,给学生的“就地发展”提供可能?现行的乡村教育扶贫中,包括培训乡村教师、输送优秀人才等做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是不是也都没有摆脱也无法摆脱“一切向城市看齐”的理念?
  
  总之,认识和直面这些问题,就有利于实现教育自身的改革,别总把生命的稻草压在升学上,“知识改变命运”已经不是一句死板而想当然的口号。而更重要的是,这个社会的就业保障、人才评价和资源分配,也别总逼着大家只能把稻草压在升学上。
  
  文/王可心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