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六点半,23岁的皮杰,都会准时来到老家的乡政府大院,发动他的洒水车,开始新一天的街道清洗工作。“我在家乡高中毕业后,2010年去了广西玉林参军,两年后退伍,又在广东打工跑客运,因为家乡贫困,之前一直不想回来。后来听亲人们说,家乡变美了,到了今年5月,我就回来了,当了一名洒水车司机。”皮杰说。(10月5日红网)
当前,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年轻人都纷纷到发达地区打工去了,一年到头难得回来一次,不是他们羡慕都市、嫌弃农村,也不是他们不爱家乡、不爱亲人,主要是因为家里实在太穷,难以挣钱养家糊口。其实“家中枝头长得高,孔雀何须东南飞?”在大部分打工者的眼中,只要家乡有足够多的发展机会,是不愿意和家人分离去挣那点用青春和汗水换来的辛苦钱的。皮杰的老家位于湖南张家界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也是贺龙元帅的故乡。作为边远革命老区,桑植县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房屋破旧、道路泥泞、交通不便,人们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于是为了生计,皮杰也成为众多“打工族”中的一员,不得不外出“讨生”。
如今,皮杰却“叶落归根”了,关键在于“其实不必去远方,好风景就在家门前”,得益于洪家关乡“美丽乡村”建设。据了解,近些年,皮杰的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道路变宽了,房屋变新了,环境变美了,更重要的是桑植找到了经济增长的新方式,除了继续立足红色旅游,还主打民族特色,发展现代农业,带领当地百姓转型、“转行”创业,不断开拓就业途径,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的庄严承诺,是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其重点在“三农”,难点在农民增收。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转型已成为广大农民的根本出路。在这方面,洪家关乡做出了有益探索。为帮助传统农民转型创业,乡里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为他们提供科技知识技能培训,方便未来就业;同时设有创业贴息贷款,个人25-30个指标,提供5-10万贴息贷款;中小企业3-5个指标,提供10-30万贴息贷款。此外,乡政府还建有便民服务大厅,提供证照代办服务等等。从而使这个“红色”的白族乡,正在逐步向着小康路上坚实迈进。
洪家关乡推进小康建设的生动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意义:必须走转型发展之路。早转走新路、慢转没出路、不转是死路。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民不可能完全靠土地耕作富裕起来,能够实行规模经营的,也只是极少数农民。绝大多数农民要发家致富,必须兼业,也就是转型从事二、三产业,或者说主要的收入不依靠农业。说到底,地方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的增收,关键靠产业支撑。为此,要提倡勤劳致富多元化,比如走城镇化把农民变成市民、走工业化把农民变成工人、开发旅游把农民变成商人等,拓展农民的增值收益空间。尤其要立足地方特色,发展优势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政策为保障,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倾力推进科技兴农、知识富农、理念强农,让新农村不仅是希望的田野,更是民富的乐园。
文/吴展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