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发布公开信,申明与自己门下的硕士生郝相赫断绝师生关系,理由是该生在微信朋友圈发表攻击其他教授的言论,称北大历史系是垃圾,认为北大的阎步克教授名高于实。
我们知道,兼听各方批评意见,本是大学教授治学的基本前提。一介后生吐槽别人家的教授,发发牢骚,本是人之常情。孩子会吐槽爸妈,夫妻会斗嘴嫌弃,在朋友圈里黑一下教授,也不过是情绪的一时表达而已。
但孙家洲教授却清理门户,把学生逐出师门,犹如武侠小说一般,做的实在是有点过了。孙教授是舒服了,但这一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却会影响一大批硕士生、博士生。
此事之后,学术圈会产生一种学生的寒蝉效应。学生不敢随便议论教授,对导师只能恭维称赞,中国的学术氛围会在一片和谐与赞美中畸形发展。正如18世纪美国惩治污蔑总统声誉的《防治煽动法》,“逐出师门”将成为另一种“因言治罪”的绝佳利器。
众所周知,如今的学术圈已乱象丛生,学术圈的师生关系,也是其中的一个怪现象。许多院校专业,学生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陪“老板”喝酒是学生的基本功,逢年过节送点土特产给导师,说明学生会做人,给导师点烟倒酒,成为很多研究生、博士生的必修课。
这种环境下的教授,习惯了弟子们的对他的“无限敬仰与崇拜”。他的要求会被学生们奉为圭臬,即使有不合理的地方,学生也只能流着泪做完,根本不会对老师的学术观点进行质疑和点评,教授成了学生绝对的权威。
笔者研究生时期,一个室友从图书馆借来了某教授写的一本书,他一个晚上都在纠结,如何发一条朋友圈,既能够让该教授高兴地看到,又能不流露出溜须拍马的痕迹。虽然知道该教授的不足,但他带头回答教授的课堂提问,积极参与同门之间的欢聚畅饮。如果此时,突然出现一个“不会”发朋友圈的郝相赫,该教授是不是也要大发雷霆了?
其实,学术圈缺的正是狂傲不羁的郝相赫们,他们敢于对教授们的能力和水平评头论足,敢于说三道四,敢于在某一学术观点上与教授互撕。作为执牛耳于一方的教授,要对自己的学术能力有自信,要留出足够的批评空间,让各方学生来战
动辄以逐出师门论处,这不仅是钳制学生独立判断与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的批评从此噤声,更会培养出一批所谓“会做事”、“会做人”的学生,一批溜须拍马的利己主义者。这不是我们研究生教育的目的。
文/董光鹏
逐出师门后,谁还敢批评教授?
来源:红网
作者:董光鹏
编辑:夏熊飞
2015-09-25 00:07:01
时刻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