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扶老人被讹报道是媒体的伪正义

来源:红网 作者:章梦琦 编辑:刘艳秋 2015-09-18 00:07:42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最近,扶老人被讹的新闻再次激起了舆论的波荡。对扶老人被讹这类新闻,媒体有一个近乎标准的作业流程:老人摔倒——好人帮忙被讹——伸张正义。在这种报道方式中,老人更像是一种病毒,让全社会患上了被讹恐惧症。但8月30日发生的这个新闻是个意外:
  
  据河南电视台报道,8月30日,开封暴雨,道路积水严重,一老人骑电动车摔倒在水中。几名路人过去看了看,没人伸手把老人扶起。期间积水数度没过老人头顶,3分钟后,终于有人把老人从水中拖出,遗憾的是,老人已没了呼吸。
  
  是谁杀死了河南开封的这位老人?是什么让人们在善与义的选择上挣扎徘徊?是文明的沦丧还是道德的软弱?很多媒体都在追问,但是当媒体站在道德与正义的高度追问这些问题的时候,也需要审视自己是否真正在推动社会的正义和善良。
  
  媒体掌握着对“扶老人被讹”报道的主要话语权,从这个角度上讲,扶老人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还是一个媒介问题?打开手机、电视、电脑,“X地大学生扶老人被讹”、“大学生被讹,监控还原真相”等新闻充斥屏幕,经过对这种新闻的强化报道,媒体构建了老人都倚老卖老、恩将仇报的环境暗示,这种暗示逐渐消解了人们在面对善良与规避中选择善良的勇气。于是,救死扶伤、见义勇为这些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道德品质在当今社会中饱受争议。
  
  当社会对这个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媒体则通过自己的暗示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扶不起。因为纵观这段时间媒体关于扶老人的新闻,负面新闻远远多于正面新闻,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暗示了受众从负面角度分析扶老人被讹这个问题。媒体的高明之处在于给新闻配上八股式的评论:别让好人再受冤枉。媒体寓这种暗示于无形中并证明了自己的正义感与存在感。这让媒体站在了一个为好人伸冤的正义的立场,作为这种正义的结果,扶老人被讹这类报道被频频展现在公众视野。
  
  经过媒体重复的同质化报道,一处老人讹人,仿佛到处都有老人讹人。实际上,哪有这么多老人跌倒了?哪有这么多人被老人讹了?这只不过是媒体对类似新闻过高的报道频率带来的错觉而已。在这个信息充斥眼球的时代,注意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一个能引发公众普遍关注的新闻,必然会带来追随者,这些新闻被放大以吸引公众注意力,为媒体带来各个方面的利益。
  
  媒体这种看似激浊扬清的同质化报道放大了扶老人被讹新闻的负面效果,对社会道德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使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降低。这种正义立场实际上是一种伪正义:这种伪正义标榜了媒体自身却污名化了老人;吸引了注意力却误导了公众;尽了小责任却丢了大责任。
  
  造成河南开封这位老人死亡的原因也许有很多,但是媒体对这种新闻的报道方式带来的人际信任感降低是这个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之一。媒体应该被这样的悲剧惊醒,要重新思考对这种新闻的操作方式,希望这种惊醒,不会再以生命为代价。
  
  文/章梦琦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