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柳德新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精准扶贫,要义在于提高扶贫的针对性、有效性。”9月15日,省扶贫办主任王志群接受湖南日报记者采访,对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精准扶贫攻坚战进行权威解读。
——进一步明确思路,坚定不移走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不同,资源条件不同,‘一副药不能包治百病’,必须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一地一策,一户一计。”王志群说。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出“四个一批”要求,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并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要求重点抓好“五个突出”,即:针对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和公共服务滞后的状况,突出基础建设“补短板”;针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突出兜底保障“全覆盖”;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突出培育产业“强支撑”;针对贫困家庭孩子,突出教育培训“拔穷根”;针对生存条件特别恶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户,突出易地搬迁“挪穷窝”,防止扶持措施“脱靶”。
“‘五个突出’是‘四个一批’在湖南的具体实践。”王志群说。
——进一步落实责任,特别是落实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
扶贫攻坚,不是单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全社会的“大合唱”。“必须强化责任落实、夯实基层基础,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王志群认为。
省委明确,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基本原则,完善“片区为重点、规划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省里担负总体责任,做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市县担负主体责任,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负第一责任人责任,认真履行领导职责,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制定措施办法,亲自部署和协调落实。
为此,我省开始改革贫困县考核的“指挥棒”,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及考核指标体系即将出台。
——进一步细化措施,做到精准到户、到项目、到资金、到产业、到举措、到效果,真正扶到点子上
王志群说,要坚持问题导向,重在解决问题,要实行“精准制导”、“定点清除”、“喷灌滴灌”式精准扶贫方式。
他举了个农村危房改造的例子。以往,农村危房改造实施的是普惠政策,每户危房改造可获约1万元财政补助。但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户,难以享受到“阳光雨露”,因为贫困户即使有资格申请这1万块钱,也拿不出钱来建房。在湖南,有25万贫困户近100万人属D级危房或无房户。我省住建部门去年调整政策,对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最高可达4万元,扶贫部门再配套跟进1万元。这样,贫困户最多可拿到5万元补助,自己再出一点,或者工作队、帮扶单位帮一点,就可解决安居问题了。
针对以往产业扶贫瞄得不准的问题,我省提出“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扶贫对象和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产业扶贫思路,引导和支持扶贫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扶贫对象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扶贫对象持续发展。为此,我省改普惠政策为差异化扶持政策,解决产业扶贫中扶贫对象被边缘化的问题;改给钱给物、打卡到户的传统帮扶模式为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等扶持方式,解决扶贫对象参与当地产业发展组织程度低的问题;改财政直接投入为引导信贷投放,用金融的活水浇灌贫困地区,缓解贫困地区与扶贫对象缺少产业发展资金的问题。
——进一步强化保障,确保扶贫资源向贫困村、贫困户聚焦,防止“撒胡椒面”
“建档立卡的596万名贫困人口、8000个贫困村,就是我们的扶贫对象,就是我们的攻坚方向。”王志群说,我省强化保障机制,确保方向不偏、指向精准。
领导干部与困难群众“结穷亲”。省委决定,9月初到11月底,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开展领导干部“一进二访”(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活动,动员各级领导干部按照“全覆盖、不漏户”要求,全面核实扶贫对象,制定完善脱贫计划,帮助解决突出问题,扎实开展结对帮扶。
对8000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今年,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派出8000个工作队,实现8000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3年帮扶期满后,帮扶村不脱贫的,原单位继续帮扶。其中,省直和中央驻湘单位派出184个驻村帮扶工作队,比2014年增加3.5倍。
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的意见》,从必须作为、禁止作为、提倡作为3个方面,引导贫困地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刹住穷县富衙、戴帽炫富之风,鼓励脱贫摘帽。同时,加速扶贫立法步伐,年内将出台《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步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