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浏阳打造生态旅游、文化创意、高效生态农业、智慧城镇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颜家文 卜劲文 编辑:杨洁 2015-09-06 09:14:20
时刻新闻
—分享—

  ↑“焰遇浏阳河”、浏阳河音乐节、“浏阳河之夜”周末剧场……浏阳河畔文化氛围浓浓,特色节会层出不穷。 长沙晚报通讯员 彭红霞 摄

  花木等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让浏阳河绿色产业更加绚丽多彩。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在浏阳河畔的油菜花海中,小朋友在开心地玩耍。 长沙晚报通讯员 彭红霞 摄

  2014年浏阳市主要经济指标

  农业总产值129.8亿元,增长5.5%

  新培育农民合作社686家,全市达3500家

  工业总产值2039.5亿元,增长22.4%

  全年接待游客126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4亿元,分别增长22.8%和2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亿元,增长14%

  销售商品房122.3万平方米,增长24.7%

  2015年浏阳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

  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

  长沙晚报记者 颜家文 卜劲文 实习生 杨帆

  河流串起了城市,承载着经济。

  无论是莱茵河、塞纳河,还是长江、珠江、湘江,河流经济带的蓬勃发展,都带动了所在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

  浏阳河亦不例外。浏水尚西,在浏阳蜿蜒175公里,占浏阳河全长的80%。城市因水而兴,居民亲水而居。在跨越赶超、挺进全国三十强的征程中,浏阳把沿319国道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城”(工业新城、浏阳主城区、大瑶新城)连接起来,精心打造了一条景观大道、工业走廊和经济动脉。同时,善于谋势的浏阳人并没有遗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在开启打造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的大幕之时,浏阳已独具匠心地悄然沿河作产业布子。

  生态旅游迎来井喷,现代农业五彩斑斓,文化创意产业惊艳崛起;千年夏布重织锦绣,璀璨烟花全新焕发“环保范、文化味”,两型产业园特色食品飘香,投资120亿元的智慧城镇落户浏阳河畔……名河、名歌,名企、名品。在浏阳版图上,浏阳河已然跳出单纯的地理名词概念,成为区域发展的闪亮坐标。

  浏水兴,则浏阳兴;浏水美,则浏阳美;浏水流金淌银,则浏阳流金淌银。

  生态旅游:

  山水画卷撬动百亿旅游板块

  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浏阳河流域特色各异的绝佳风景。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织,串起美不胜收的风景画廊。毫无疑义的是,上游,是大自然最眷顾的地方,是浏阳河水质最清冽、景致最奇美、物产最丰富、人文最荟萃的一段。

  “浏阳这么美,你要来看看!”当旅游的方向转向与当下人们身心需求高度吻合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时,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成为浏阳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的重要课题。

  “旅游新方向,中国大围山。”大围山,浏水之源。山雄,水秀,物华,景奇。2011年浏阳正式喊出“旅游新方向,中国大围山”口号。短短几年间,浏阳河源头一个集生态观光、生态体验、生态教育,养生休闲、避暑度假、运动娱乐于一体的大景区迅速成型;一个独具特色的“春赏花、夏漂流、秋品果、冬滑雪”大围山生态旅游线路,正在成为湖南生态旅游最响亮的名片。大围山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从2011年的1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0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从2011年的200多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1400万元,连续三年实现翻番。 

  “景点大家有,看你如何吼。”浏阳河畔尤其是浏河上游各乡镇,各显其能“营销”生态。坐拥“湘东明珠”的大围山镇打起了溯源观光休闲游、客家文化风情游、红色革命教育游的组合牌;官渡改善了3.8万平方米的官渡古镇,随后又开发建设了官渡新城,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小河乡主打“绿色产业+红色经济”牌;永和“叫卖”天涯寨、白马洲湿地和菊香小镇;镇头致力打造“浏阳河中的橘子洲”;达浒以“溯溪露营”的诱惑,引来了如潮的游客。

  随着浏醴高速、长浏高速、大浏高速的建设和拉通,浏阳市与长沙、武汉、南昌实现高速直达,与武广高铁、京珠高速以及京珠高速复线和沪昆高速实现高速对接,这使得拥有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的浏阳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就这样,以大围山为方向,以浏阳河为主轴,浏阳市委、市政府提出“构筑湘东山水运动休闲旅游圈”的目标,正逐渐由蓝图变为现实。 今年上半年,浏阳旅游收入即已突破80亿元。

  文化产业:“水上、岸上、天上”立体呼应

  浏阳河,不仅是一条生态之河,也是一条文化之河,每一朵浪花都饱含历史和文化。近年来,浏阳市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一年一跳级,近日更是提前实现“挺进三十强”的目标,跃居全国百强第28位。当经济快跑成为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体量扩容的坚实基础时,浏阳人挖掘浏阳河的文化内涵,酝酿用“文化产业化”与“产业文化化”的双向快跑,探索“产业联动、跨界互联”的产业升级新路径。浏阳河文化产业园应运而生。三年来,浏阳河文化产业园通过最大限度地进行资源整合,重点发展烟花、菊花石、夏布等特色文化产业,提质一批本土企业,引进一批新兴项目,建设几条特色街区,打磨几个文化品牌,通过串珠成链放大规模效应,把浏阳河两岸做成“水上、岸上、天上”立体呼应的文化产业聚集区,逐步塑造“红绿相间,山灵水动,名歌婉转,焰火闪亮”的浏阳河文化品牌新形象。

  作为全国最著名的烟花产地,浏阳烟花的生产份额占到了全球的70%。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如今,人们可以根据情感故事订制一场表白求婚微焰火,用烟花显示出想说的话,并把恋人的合影用烟花在夜空表现出来。“让烟花成为一种最浪漫的语言讲述大家的故事。”浏阳市文化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高志介绍说,浏阳河文化产业园正在尝试让园区内的烟花生产企业从单纯的“烟花制造”向着高附加值的“烟花创意”方向升级。

  用浏阳河水漂洗出来的浏阳夏布同样在演绎华丽蜕变。织了34年夏布的浏阳市高坪镇人谭智祥,怎么也没有想到,那些从自己手中制出来的布料,居然能够做成时装,登上上海时装周的T台。浏阳原态复活“从一棵苎麻到一匹夏布”的“手工诞生记”,让浏阳夏布真正成为“会呼吸的乡愁”。从高坪镇到浏阳市,传承和振兴夏布传统,已然发力。据介绍,今年高坪镇夏布产值可达4000万元。今年,浏阳已提交夏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省、市两级申遗。

  浏阳菊花石,这种产自河底与山间的石头,是浏阳人引以为傲的花。浏阳菊花石曾一度面临市场的风雨:竞争对手的冲击、内部市场的混乱、手工艺的缺失、品牌化的难以实现。但随着特色文化产业的打造、艺术水平的提升,今年7月,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浏阳菊花石受到热捧,成功打入欧洲市场,奥地利珠宝商已下千万元订单,并将其带到即将举行的德国慕尼黑矿石博览会上展销,重现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稀世珍宝金奖的荣光。举办菊花石文化节、开设菊花石体验旅游路线也已提上议事日程。

  2014年,浏阳文化产业园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80多亿元,增长16.3%;同时2015年浏阳河文化产业园还入选了“2015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

  “焰遇浏阳河”、浏阳河音乐节、“浏阳河之夜”周末剧场……浏阳河畔文化氛围浓浓,特色节会层出不穷。而浏阳文化产业,在产业园区的引领下,不断打破边界,渗透到了各个产业升级的核心过程,融入到了城市生活的各个细节,让城市既有“文化体量”又有“文化味道”,实现了文化产业总量的几何级增长,不断创造着县级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奇迹。

  绿色经济:两型园区布阵浏阳河畔

  当经济发展模式切换到可持续状态时,伴随着浏阳河水污染综合治理的强力推进,浏阳河经济走廊一路嬗变向上。

  如今,在浏阳县域经济的新版图上,依托七大园区形成的八大产业集群,正在拔节速长、生机勃发,犹如色彩斑斓的“经济马赛克”,镶嵌于浏阳大地。其中,大围山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浏阳两型产业园、浏阳河文化产业园、浏阳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四大园区,布子浏阳河畔。两型之光,闪耀浏河。   

  浏阳东郊古港、三口、沿溪三镇交界处,浏阳市两型产业示范园里,三十出头的朱冠军把浏阳炒米卖到全国各地,其公司也如他的名字一样,成了行业当之无愧的冠军。全国炒米市场大约2亿元的规模,朱冠军的“飘香食品”占了三分之一,不仅飘香浏阳河畔,还飘香全国。飘香食品、美津园、湘嘴巴……随着长株潭市区内食品产业转移和大浏高速的修建,浏阳市两型产业园从当年的浏阳市现代农业园迅速嬗变,目前园区已相继吸引了50多家优质企业落户。去年,园区总产值增至68.56亿元,预计到2017年园区建成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实现总产值100亿元。去年,两型产业园成功获批为湖南省首家特色食品产业园,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乃至湖南的重要“粮仓”、“油库”和绿色蔬菜、家禽养殖基地。

  顺着浏阳河蜿蜒下行,就到了郁郁葱葱、满眼绿色的浏阳河生态经济示范区。浏阳河生态经济示范区是2013年2月由浏阳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的,以柏加镇和镇头镇为核心区域的生态产业区,是全国花卉苗木产业重要基地、中南高效生态农业样板区和长株潭城市群的高端生态休闲居住区。示范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休闲业。花卉苗木的交易平台正以信息化手段提质升级;金科地产旅游休闲项目已完成一期建设;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拟建设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建成后产值规模将达到130亿元。

  自古以来,在甘甜的浏河水浇灌下,两岸作物茂盛生长,于是,在浏河之上,一艘艘满载大米、夏布、茶叶等农产品的乌篷船结队划过,转到湘江,直达湖北汉口。它们见证着浏阳河农业的最初繁荣。

  如今,在浏河之畔璀璨绽放的,是高效农业生态之花。目前,柏加已成为中南地区最大花木交易集散地与种苗繁育基地,近几年来花木年销售额均在30亿元左右,花木储量资产总额约300亿元。一个以柏加、镇头为核心,辐射周边乡镇的种植规模达3万亩的花木产业区已经形成。

  以生态资源为基础,发展生态产业。“花木之乡”柏加获批为首批国家智慧城镇。 智慧城镇是在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的一种新型信息化的城镇形态。项目建成后,产值规模将达到130亿元,成为“宜业、宜居、宜商、宜学、宜游”的国家级智慧城镇和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花卉园林、休闲旅游、高档居住等产业融合发展,浏阳河生态经济示范区成为深度对接浏阳河经济带、带动浏西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

  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彩色的花木,金色的烤烟,黄色的油菜,橙色的水果,绿色的蔬菜,在浏阳河两岸,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进而与以生态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互为烘托、带动,实现一三产业融合,转型创新发展。

  湖南浏阳市桂园农庄董事长钟子平和湖南九道湾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汤杰奇告诉记者,人生追梦,少年由乡到城,中年后又由城返乡,如今,他们和许许多多喝浏水长大的乡人一样,终于在浏河岸边的土地上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生活和财富梦想。

  专家声音

  特色经济就是竞争力

  张友良

  近年来,浏阳积极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社会取得飞速发展。以浏阳为代表的中部省份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提升区位条件,打造区位优势。区位条件的提升,扩大了县域经济的空间容量,如浏阳定位为省会副中心和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和聚集作用更强,产业空间更大。区位优势的形成,对引进好项目、大项目带来便利。

  第二,壮大特色产业,以分工形成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发展。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县域与县域之间的竞争,就是拼特色,特色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

  纵观这些年来那些异军突起的县域,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的县域,无一不是以特色产业见长。那些靠拼资源发展的县域,要么陷入资源枯竭境地,要么沦为环境污染重地;那些缺乏特色明显的支柱产业,产业空心化、同质化现象普遍的县域,已经被特色产业鲜明的县域远远抛在后头。

  而浏阳从传统特色产业花炮到生物医药园,及蓝思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都体现了差异化发展。

  第三,以改革创新释放活力,以创新形成成本优势,实现转型发展。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微观搞活,培育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完善市场服务体系,为民营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作者系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省委党校教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