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大象”部队——走近俄罗斯参阅方队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恺、王经国、王聪 编辑:redcloud 2015-09-03 15:29:32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华网北京9月3日电题:“大象”部队——走近俄罗斯参阅方队

  新华社记者刘恺、王经国、王聪

  这是一支历史悠久、声名显赫的军队,但在脱掉仪仗礼服之后,年轻的官兵戏称自己是“大象部队”。

  新华社记者与俄罗斯参阅方队官兵零距离接触,揭开了他们的神秘面纱。

  声名显赫

  “我们是莫斯科卫戍区第154独立警卫团下属的仪仗部队,相当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军仪仗队,是名副其实的荣誉部队。”俄参阅方队领队亚历山大·库罗夫说。

  他说,仪仗官兵们参与了俄罗斯几乎所有重大的国事活动,比如莫斯科红场阅兵,迎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等。

  俄方资料显示,第154独立警卫团组建于1979年12月17日,下属的仪仗连成立于二战时的1944年,接待的首位外国元首是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

  目前,第154独立警卫团下辖两个独立警卫营,一个仪仗营,一个汽车连,一个保障连,一个军警连,一个扫雷组及其他部队。

  在一年一度的“5·9”红场阅兵式上,拉开阅兵大幕的正是第154独立警卫团仪仗营官兵。

  俄参阅方队队长德米特里·博布罗夫说,所有队员都经过了严格挑选,先要在各自城市通过初选,到了莫斯科之后再对身体情况、政治条件进行更加严格的甄选,队列动作做得不漂亮的队员将被淘汰。

  俄国防部公布的资料显示,仪仗营已经为超过3.5万场重要活动执行仪仗司礼任务。

  称自己为“大象”

  尽管身经百战,但方队中的绝大多数俄官兵是首次来到中国。

  从8月22日抵达北京起,俄参阅方队就开始了紧张的训练。

  单排面、多排面、齐步走、正步走、头向右扬、托抢上肩、挥臂碰枪……这些动作早已烂熟于心,但俄官兵们依然一丝不苟地进行着练习。

  俄军派出了76名仪仗官兵来华参阅。官兵的平均年龄为20岁,身高均超过182厘米。

  按照俄军惯例,走在方阵最前面的是仪仗队队长,他身后是3名护卫俄罗斯国旗的队员,再往后分成陆、空、海三个兵种小方阵,每个小方阵由一名指挥分队长领队,紧随其后的是3名旗组成员分别护卫三军旗帜,小方阵编成4乘5的队列。

  “我手中的军旗重3.5公斤,为了锻炼自己的臂力,我经常举比这重六七倍的旗帜。”20岁的下士德米特里·布徳列伊科说。

  来自俄罗斯喀山的布徳列伊科,入伍只有9个月。阅兵中,他高举陆军军旗。

  对于布徳列伊科来说,参加北京阅兵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阅兵,“这种感觉用言语无法表达,骄傲、自豪、荣耀,总之很激动”。

  库罗夫说,队员们给自己起了一个形象的称呼:大象。他们希望自己能走出大象那样威武雄壮的步态。

  踏中国节奏

  与中国军人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需要适应俄罗斯军乐一样,俄罗斯官兵来到中国参阅,也需要适应中方的军乐,与其他受阅部队保持整齐划一。

  “我们平时正步走的步速是每分钟120步、每步80至90厘米,但中方训练的要求是每分钟112步、每步75厘米,”博布罗夫说,“大约一个半月前,我们在莫斯科进行了适应性训练。”

  “中国军人在红场阅兵式上,走得非常漂亮。”方队副排长安东·米哈伊洛夫说,值得他们学习。

  在中国训练期间,中方安排俄军等外军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

  “日军的暴行令人发指,可以想见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少苦痛。”米哈伊洛夫参观后感慨万千,“但是中国人民最终没有屈服,向世界展示出自己百折不挠的力量。”

  照顾无微不至

  初来乍到,俄军官兵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饮食。

  “中方充分尊重各国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安排西、中式菜的比例基本是‘四六开’,包子、土豆炖牛肉、宫保鸡丁、炸薯条是最受欢迎的菜品。”外军方队综合保障组饮食工作负责人郑林说。

  根据俄军官兵爱吃薯类食品的特点,中方特意增加了炸薯条、炸薯球的供应。

  为保障外军士兵的健康,中方除了开放基地内的门诊部,还特意设立了野战医院。一位俄罗斯士兵刚到北京时,耳朵上长了一个小疣子,中国医务人员为他做了小手术,使他很快恢复了训练。

  “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北京的阅兵。不管是莫斯科红场阅兵,还是北京天安门广场阅兵,目的都是一致的:铭记牺牲和胜利,展现国家的力量,共同维护和平。”米哈伊洛夫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