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抗战老兵肖建中:弃笔投戎 奔赴抗日战争前线

来源:红网 作者:周佳艺 编辑:周洁 2015-08-31 09:50:22
时刻新闻
—分享—
1945年,肖建中弃笔投戎,正式入伍参军,奔赴抗日战争前线。 现90岁的肖老接受采访时仍激情满怀。曾诗怡 摄

  红网长沙县站8月31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周佳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直至今天,长沙县榔梨街道90岁的抗战老兵肖建中回忆起长沙社会名流奔走呼喊,大学学子争先入伍的情景,依然心潮澎湃。在国难当头之际,一大批青年大学生弃笔投戎,舍身取义,从学堂走上战场。
  
  当年写好遗书只等为国捐躯
  
  “我辈如果不上战场,今后愧对后人,愧对子孙!”肖建中依然清楚记得当时从军入伍的情景,1944年8月,衡阳失守,日军大举进犯广西、贵州,并一路直逼重庆;而中国驻印军和援缅远征军中下级干部和特种兵严重缺员,盟军大量来华急需翻译,全国上下掀起了知识青年入伍的浪潮。
  
  “当时我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二年级,学校在长沙会战中搬迁到了涟源桥头河镇。当时的许多学校都已经不在城区,往郊区转移。”肖建中讲述,当时的校长为熊梦飞,为了号召大学生入伍,他组织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并邀请湖南大学校长胡庶华、社会名士李淑一(革命烈士柳直荀之妻)参与动员。“国难当头,熊校长几乎以死相逼,他说出了这样的话,如果学生无人响应,他便跳进桥头河以死殉国。”
  
  “学生们响应号召要入伍的人很多,我这个班上就有八九人参加,男女学生都有。我的家人当时从榔梨逃难到岳阳华容,我一人在涟源,完全失去了联系,我想这样也顾不得商量,写好了遗书,已经做好了战死的准备。”就在这年冬天,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200多名青年大学生集结起来,从安化县政府出发,准备到贵阳入伍。
  
  步行一个多月入伍参军
  
  “所有的大学生都要到湘西的辰溪集合,再一起坐部队的车到贵阳,我们只能先步行到辰溪与大家会合。”肖建中讲述,正是冬天,大家穿的却是草鞋,从安化经新化、溆浦步行了一个多月才抵达辰溪。“天气冷,只能找布条把脚裹住,只知道要赶路,也顾不上疼痛。”
  
  “等到了辰溪,已经是大年三十,事先安排的辰溪政府招待人员都回家团聚去了。我们就在一个学校里安置下来,睡在课桌上过了一夜,次日把剩下来的钱凑在一起吃了个早饭,便出发去贵阳。”肖建中仍然记得,几十个人挤在卡车上,又过了三四日才到达贵阳。“车厢是木头做的,只有一个小口透气,大家又闷又热,虽然是冬天,衣服都湿透了。”
  
  1945年1月,肖建中正式入伍,成为青年军205师的战士,“这批入伍的大多是湖南的学生,有工兵、通讯兵、炮兵,给我们每人发了二两馒头、二两黄豆、一两花生米、二十四两大米,换了新的棉衣。”直至3月,这批士兵开始了集训。未等到正式上战场,1945年8月,日军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当时许多重庆民主人士的子弟也随军入伍了,都希望参与抗日,保家卫国。尽管当时青年军作为精英部队想保留下来,但最终还是解散了,我复员后回到长沙,继续读三年级。”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