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记者报道《奔跑向前——湖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纪实》,以宏大而宽广的视野、务实而详尽的笔触,全面而真实地记录了近两年来湖南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举措、成效,字里行间迸发出一种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磅礴之势,令人分外的激动和感佩。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强调,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对深化改革来说,这种“势”的把握、营造、运用更为重要。从这个角度考量湖南的改革,确有一种耳目一新、振奋人心的力量。我们深入研究、探讨这种磅礴之势,就能从更高的视野、更大的场域领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从而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首先,这种磅礴之势源于改革决心之大。我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有没有决心,有多大决心,往往决定了干事创业的方向和成效。在这一点上,湖南的决心无疑是前所未有、空前一致的。无论是辩证地看到湖南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机遇,还是清醒地认识到中央谋篇布局的形势和毅力,都指向了“决不能输在新一轮改革起跑线上”这个斩钉截铁的目标呼唤。于是,我们看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返湘,当晚便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传达中央精神部署湖南改革的“急不可耐”,我们看到了2014年春节上班第一天,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时不我待”,我们看到了省委领导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密集调研、奔赴上海、湖北、广东、江西、广西等地学习考察改革经验的“马不停蹄”……这些无不传递着一股昂扬向上的正能量、一股从省委决策层自上而下的使命感。
其次,这种磅礴之势基于改革举措之实。既然是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全面”“深化”“改革”三重含义,相较之前的改革,无疑在范围、力度、系统等方面都有突破甚至颠覆。从出台《中共湖南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施工图、任务书、时间表,到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制度等触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法治、党建等各领域的具体改革,无不体现了湖南省委“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和作风。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改革也不能流于空谈,必须从实处着手,最终落到实处,确保改一项成一项。
再次,这种磅礴之势立于改革成效之好。湖南深化改革取得的成效,可以从这样几个细节来看:一是从数字上看,改革成绩斐然。“截至今年7月底,已取得近300项改革成果”,“今年上半年湖南GDP同比增长8.5%”,让人清晰地感受到改革的溢出效应和连带效应。二是从群众感受上看,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是评价改革好不好的第一标准。无论是群众办营业证的时间从3个月变成3天的效率感,还是“农民也可以和城里人享受同等待遇”的获得感,还是居民“上医院比以前少花钱了”“教育更公平了”的幸福感,都在温暖而真切地讲述着改革的成效。三是从全国横向比较看,湖南虽地处内陆,改革却“独领风骚”。一批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一批改革形成了湖南特色,一批改革在全国率先探索……从中央改革办的高度评价中,从中央连续批准布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自主创新国家示范区、湘江新区等改革试验区里,我们都能感受到。
90多年前,毛泽东在湘江之畔写下这样的宣言:“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正如今日之湖南,一派脱胎换骨、生机蓬勃之气象。改革未有穷期,我们仍在路上。
文/兰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