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是中国十七世纪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西方,十七世纪已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在中国,十七世纪还停留在封建制时代。但是,王船山的哲学思想确已达到了宏广博大、精深详密的高度,在理论思维的水平上不亚于西方十七世纪的思想家。
王船山的哲学思想具有深湛的内容与宏大的体系,惜乎散见于其各种著作中,仍受经学传统的束缚,没有摆脱“经解”的形式,但其内容中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观点。船山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即透露了此中消息。船山之学确已超越了传统的经学。
船山哲学包含很多精粹思想。关于道器问题,船山提出“天下惟器而己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也”(《周易外传》卷五)。关于理气问题,断言:“气者理之依也”(《思问录内篇》),“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也”(《读四书大全说》卷十)。关于有无问题,提出“言无者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就言有者之所谓有而谓无其有也。……言龟无毛,言犬也,非言龟也;言兔无角,言麋也,非言兔也”(《思问录内篇》),指出所谓无只是一个否定之词,并非客观的实体。关于能所问题(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提出“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所著于人伦物理之中,能取诸耳目心思之用”(《尚书引义》卷五)。这些见解都是光辉的唯物主义论断,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
船山的辩证思想也极其丰富,他提出“动”是绝对性的而“静”是相时性的,“太极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废然无动而静,阴恶从生哉?”(《思问录内篇》)指出静只是动的过程中的一种状态,只是动中之静。关于对立统一,他指出对立两方面的统一乃指两者的统一关系,并非有一个第三者把两者结合起来,“两端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也。实不窒虚,知虚之皆实;静者静动,非不动也,聚于此者散于彼,散于此者聚于彼;浊入清而体清,清入浊而妙浊,而后知其一也,非合两而以一为之纽也。”(《思问录内篇》)这是对于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理解。关于变化日新还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船山的辩证思想是深湛的。
在人生哲学理论方面,船山更提出一些崭新的观点,他反对佛老崇尚虚静以及宋孺贵心贱形的偏谬之论,强调生命的价值、形体的重要以及物质生活的不容忽视。他提出“珍生”与“依有生常”的重要观点。他说:“圣人者人之徒,人者生之徒。既已有是人矣,则不得不珍其生。”(《周易外传》卷二)又说:“夫可依者有也,至常者生也,皆无妄而不可谓之妄也。”(同上)这就是认为,人的生命是可珍贵的,而生命具有其必然规律,物质世界是生命所依靠的基础。“可依者有”,意谓只有物质存在才是可以依靠的。“至常者生”,意谓生命是具有必然规律的。佛教把“有”(物质世界)与“生”(生命)都看成幻妄,是完全错误的。船山强调人必须依靠物质世界才能生存,“物物相依,所依者之足依,无毫发疑似之或欺”,“其常而可依者皆其生而有;其生而有者,非妄而必真。”(同上)船山着重肯定了生命的价值及其物质基础。
船山肯定了生命的可责及其与物质世界的必然联系,同时更高度赞扬精神生活的卓越价值,他说“将贵其生,生非不可贵也。将舍其生,生非不可舍也。……生以载义,生可贵。义以立生,生可舍。”(《尚书引义》卷五)生以载义即使生命成为道德理想的载体,实现生命与道德的统一,这样的生是可贵的。如果“生”与“义”二者不可得兼,宁可舍生而取义。
船山特别强调发扬“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他说:“二气五行,抟会灵妙,使我为人而异于彼,抑不绝吾有生之情而或同于彼。乃迷其所同而失其所以异,负天地之至仁,以自负其生,此君子所以忧勤惕厉,而不容己也!”(《俟解》)船山极力主张做人要做一个不同于禽兽的真正的人。这是对于道德理想的肯定,这是对于文化价值的宣扬。船山重视保持精神文明的优秀传统。他尝说:“天下不可一日废者道也;天下废之,而存之者在我。故君子一日不可废者学也。……一日行之习之,而天地之心,昭垂于一日;一人闻之信之,而人禽之辨立达于一人。……君子自竭其才以尽人道之极致者,唯此为务焉。”(《读通鉴论》卷九)这是船山自己志节的表述。船山当明清之际民族矛盾激化的时期,逐迹深山,不与当权派合作,不与投降派同流,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努力阐扬真理,从事学术著述,表现了艰苦卓绝的崇高人格,这是值得高度赞扬的。
船山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今天,我们应学习船山的崇高精神,学习他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学说,学习他坚持真理的刚毅品德。
(本文原载于《船山学刊》(创刊号)1991.12,《广天下以新天下——<船山学刊>创刊百年专题》“百年代表论文”栏目精选文章。)
(作者简介:(1909-2004年),曾用名宇同,别名季同,河北献县人。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岱年于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后任私立中国大学讲师、副教授,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80年后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