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最后的胜利】全营阵亡不弃寸土 常德河洑山军魂永存

来源:红网 作者:黎鑫 刘容 编辑:陶园 2015-08-05 16:22:0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最后的胜利》常德报道组探访河洑山抗战遗址。

(红网《最后的胜利》常德报道组探访河洑山抗战遗址。)

(抗战阵亡烈士曾经在战壕内多次打退日寇的进攻。)

河洑山上保存完整的暗堡。

(河洑山上保存完整的暗堡。)

暗堡内景。

(暗堡内景。)

红网《最后的胜利》常德报道组在战壕内取土。

(红网《最后的胜利》常德报道组在战壕内取土。)

红网专题:最后的胜利

  常德报道组报道:

  【最后的胜利】报道组抵达常德 找寻喋血孤城的记忆

  【最后的胜利】老兵马景刚:打仗就会死人 要珍惜和平

  【最后的胜利】全营阵亡不弃寸土 常德河洑山军魂永存

  【最后的胜利】笔架城下的余程万 不是逃亡而是接援军

  【最后的胜利】常德细菌战10年诉讼无果 日本政府遭痛批

  【最后的胜利】厂窖惨案亲历者讲述日军暴行

  【最后的胜利】拨草可见遗骨 厂窖千人坑里的绿与殇

  【最后的胜利】常德:从硝烟中走来 向幸福之城出发

  【最后的胜利】记者手记:触摸历史 珍惜和平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黎鑫 刘容 常德报道
  
  葱茏的河洑山游人稀疏,凉风冲淡了盛夏的暑气。在半山腰和山顶上,一座座保存完好的战壕与暗堡总会让路人的心情难以平复。这里,曾发生过一段悲壮的抗战故事,500余名将士殒命于此。今日,红网《最后的胜利》常德报道组来到此地,实地触摸血染过的焦土,真实感受中国军魂。
  
  河洑山位于常德西郊,东临渐河,南濒沅水,西邻桃花源,战略位置重要,是常德城区的天然屏障之一。1943年11月,常德会战爆发后,日寇向常德城区外围的河伏发起进攻。国民党守军57师第171团第2营与日寇进行了4天的血拼肉搏,经过反复争夺,最终因寡不敌众痛失阵地。
  
  烟硝已散,第2营的军魂犹存。据常德抗战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刘树高介绍,这场战斗中,阵地几易其手,虽然日寇的人数是第2营的数倍,但全体将士士气高昂,他们抱定“苟一息尚存,决不使敌占领河洑,既战至一人一枪,亦不放弃寸土”!
  
  记者走近河洑山战壕和暗堡遗址,但见战壕的造型与人工水渠相似,沟深半米,顺着山势蜿蜒而建,蹲在战壕内,整个人可以完全“隐身”其中。
  
  与战壕串联在一起的是暗堡和掩体,其设有土夯或者水泥门框,人低头穿过门框便可进入“安全的阵地”。暗堡内多设防御枪孔,透过枪孔可洞悉山下的“敌情”。岁月的风尘让这些防御工事早已布满了落叶和苔藓,有些暗堡内甚至虫鼠乱窜。然而,这并不影响它们在当地百姓心中的神圣。
  
  “每次上山砍柴看到这些战壕和暗堡,心里总会有些难过。”袁奶奶今年70多岁,河洑抗战发生时,她刚刚出生,她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多半来自父母的口述,“我听父亲说,当时日本鬼子从四面八方将河洑山团团围住,并疯狂进攻山上的守军,直到山上的守军全部阵亡。”记者在河洑镇街头也随机采访了多位村民,他们对山上的这段历史也非常熟知,但多半都是从父辈口中听到的故事碎片,真正亲历过这次战争的老人,镇上已所剩无几。
  
  为了缅怀先烈,红网报道组在战壕内铲取了50克沾有抗战阵亡烈士热血的泥土,这将汇集其他战场的热土,在长沙铜官窑糅合制作象征“最后的胜利”艺术品,并交付芷江湖南抗战胜利纪念馆收藏。目前,河洑山上共有7座暗堡保存完好,6000米战壕依稀可见,它们已成为常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