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刘少奇乘火车由天津去济南视察,途中与乘客亲切交谈。 (资料图片)
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少奇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到工厂、农村、学校等调查。他经常以普通群众的身份,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每次外出,他都要向身边的工作人员重申自己订的“四不准”:
每到一地,不准人家接送;到任何地方,不准请客吃饭,铺张浪费;不准向人家要东西,人家送上门来也要婉言拒收;参观时不准前呼后拥地陪同,有个向导引路就行,不要影响地方负责同志的工作。
刘少奇自己严格遵守并督促工作人员执行这些规定。他每次外出视察,不要地方上招待。有时为了减少住宾馆、招待所的麻烦,就住在火车上,吃一点简单的饭菜。有时地方同志为了表示一下心意,送点土特产给他,他一律退回,实在无法退回的,就照价付款。
刘少奇平时吸烟比较多,但他不吸太好的,平常就是“大前门”香烟,偶尔还吸“恒大”牌的。1958年在成都开会时,秘书拿来一包云烟,请刘少奇吸一吸,看看烟的质量怎么样。刘少奇吸过后说:“不错。”秘书说:“那就去弄一些来?”刘少奇立刻说:“要付钱!人家不要钱,我可不要烟。”后来,刘少奇特地找秘书要来看了买烟的发票,才放心。
那时候,按照国家规定,刘少奇外出要坐专列。每到一个地方,人家总是安排他住到高级宾馆去。他为了少给地方添麻烦,有时吃住就都在火车上。由带去的厨师做一些简单的饭菜,要工作人员到机关去入伙。1959年到济南视察工作,刘少奇要找一些同志谈话,便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请他们到车上来吧,我不下去了;一下去,人家又要招待、找房子、安排饭,太麻烦,又浪费钱。”1961年去东北大小兴安岭视察林区,前后一个多月,他也一直吃住在火车上。
铁道部门有个规定,遇到专列通过,沿途客货车辆都要让路,以保证首长的行车时间和安全。刘少奇对此特别注意,每次都嘱咐随行工作人员转告有关人员,不要影响客运车辆的正常运行,以免影响群众的旅行,耽误人家的事情。当刘少奇的专列需要在什么地方停留时,他总是让随行工作人员转告铁路部门,把车停到不用的岔道上去。为此,还闹过一次笑话。
那是在浦口车站。列车到站时刘少奇已经睡着了。天快亮时,一列火车通过,响声把刘少奇震醒了,他突然坐起来说:“哎呀,糟糕!车停在站上,影响别人运输了。”刘少奇连忙把随行工作人员吴振英找来询问情况。吴振英告诉他说:“咱们的车是停在车站附近的岔道上,不影响别的车通过。”听了这样的话后,刘少奇的心才放了下来。
外出视察不吃住在专列时,刘少奇定会与群众同吃同住。1961年春他回乡搞调研期间即是典型例子。这次下乡,他更要求轻车简从,连同省里的同志,一共才用两辆吉普车,并且自带行李和柴米油盐,自备碗筷用具,不给群众添麻烦。刘少奇这次44天的调研,为了减轻地方的负担,他住养猪场饲料房、农舍和自家的旧居;身着蓝布衣,脚穿黑布鞋,身边只带几名工作人员,以至发生县委书记闻讯出门迎接,与刘少奇打照面却没有认出刘少奇的故事,在中共廉政史上留下了一段动人的佳话。(通讯员 朱习文 洪一文 湖南日报记者 孙敏坚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