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书店,代表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然而,因经营不善、房租上涨等原因,不少独立书店纷纷倒闭,如今坚持下来的屈指可数。在世界读书日里,记者走访了长沙几家独立书店。它们气质各不相同,既有坚持纯粹做人文书店的,又有兼卖饮品举办讲座的,为热闹的长沙增添着一抹生动的人文气息。
星星书店:书多价低,靠老顾客支持
它是一家外表并不起眼的书店,位于八一路227号。提及它的名字,长沙人可能更熟悉它的曾用名:青山旧书店。“两三年前我去工商局,发现青山已经被人注册了,我就用了星星这个名字,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思。”星星书店现在的老板,是46岁的胡季芝。她从2008年开始接手青山旧书店,转眼已走过近八年光阴。
“青山旧书店一共开了十多年了,过去的老板主要收购旧书,但现在旧书不好收了,我卖的主要是特价书和出版社库存书。”胡季芝说。书店固定的客源,主要是一些作家、画家以及书法家。靠着朋友推荐朋友,渐渐就形成了一批固定的读者群。
书店藏书众多,摆放得密密麻麻,大多属于文学、历史、书法艺术类,也有一些养生、励志等畅销书。“畅销书占10%左右,年轻人买得多些,但畅销书进价贵,反而是那些有点深度的书卖得更好一些。”胡季芝说,一边感叹,“现在书店的生意不好做咧,一年不如一年,前不久又有两家书店倒闭了。”
生意好的时候,星星书店一天能卖出五六十本书,生意差的时候,一天只能卖十来本。在独立书店中,这已经算不错了。“至少我们还能盈利,因为库存书较便宜,基本都能打四五折。而且我这里书比较多,一些书别的地方没有,但在这里能找到。”胡季芝很自信。
面对现状,胡季芝也想过做一些改变。比如,她想把书店装修得更好看,但那需要多花费一倍的钱。除了实体店,她也在淘宝和孔夫子旧书店开了同名网店,利润占总利润的1/3。
“我不知道传统书店能坚持多久,但我还是希望它能继续开下去,不然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做什么呢?我又不会策,不能像人家那样开饭店、卖衣服。我还是更喜欢书店的氛围,可以多跟文化人交流。”胡季芝说。
更多电梯直达 》》
熬吧会所:名人读书会,体验文化空间
[NextPage]
述古书店:坚持品质,微信维系书友
作为长沙独立书店之一,述古书店坐落在定王台书市对面。尽管书店很小,装饰朴素,但不乏买书的人。书店老板是长发青年黎锟。一眼望去,他更像位摇滚乐手。但他坦言,自己对历史、文学类的书最感兴趣。这间书店也秉承了他的风格,卖的书以历史人文典籍书为主。
“我开这家书店总共有十来年了,现在也积累了一批固定的书友,以30到50岁的文史爱好者居多,真正的文史专业人士反倒少。”与顾客相比,黎锟更情愿将买书者称之为书友。为了加强与书友联系,他组建了几个微信群,加了一千多名书友。每当进货时,黎锟都会用微信发布消息。4月22日,他刚刚发布了一套《黄仁宇全集》,还没到货,就已经被预定了十余套。
述古书店卖的书,也以出版社库存书为主。“大部分库存书,质量都不高,不然也不会积压,但还有一些库存书,本身质量很好,是因为印多了、营销出现问题等等,就需要精心挑选。”
每次挑书,黎锟都会亲自把关,夹带个人品味的同时,也会细心考虑顾客需求。“相对通俗的人文类书籍卖得更好,会多进点。一些冷僻深奥的书,买的人少,但它同样也不可或缺,不然书店格调就低了,只是会少进些。”黎锟说。
“喜欢读书的人还会一直买书,只是现在买书的渠道多了,一些人开始分流到网上买。”黎锟坦言,真正对实体书店冲击大的是网络书城,电子书的影响倒不大。“电子书更加适合青春文学、畅销书等,一些有深度的书,人们还是会选择纸质版。”
面对网络冲击,述古书店也度过了一段艰难时期,但黎锟都坚持下来了。“实体书店是无法被取代的,一些老顾客走了,但又有新人加入进来。现在我这边生意还不错,利润其实在递增。”黎锟认为,那些倒闭的独立书店,主要是没有用心培植客户,与书友建立密切联系。而昔日辉煌的定王台书市,则因为同质化严重、缺乏特点,现在的情形也是每况愈下。
“现在书店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了,这样挺好,但也需要有纯粹的书店。”黎锟也希望述古书店能举办一些活动,方便书友交流,但因为地方太小,一直没有实现。“一个城市,还容不下几家独立书店么?”
[NextPage]
卡佛书店:图书微利,主打“慢讲座”
在长沙独立书店中,卡佛人文书店算极年轻的一家。它成立三年,坐落于麓山南路658号三楼,毗邻湖南师范大学。来这里的人,多是周边的学生及老师。书店不大,但环境清幽。除了书,还有咖啡、果饮等。每天,都有不少学生来这里看书、写作业,甚至休息。即便呆上一天,老板也不会介意。
书店老板是28岁的李立三,因大学期间买书如山倒,李立三一直心怀开书店的理想。他原本也做过库存书,因生意不佳,转型做相对通俗的人文类书籍。“我进书有一个原则,不卖考试用书,不卖教辅用书,不卖高仿盗版书。”李立三说。
今年,卡佛书店继续转型,平均每月举办三场讲座。与其他讲座不同,卡佛的讲座总要分几期才能讲完,内容也较新颖或冷僻。如“希伯来精神”分两期讲完,“托尔金《魔戒》系列讲座”分为四期等等。
“讲座当然一个小时能讲完,但那样讲得比较浅,我想尽量做深一点。我们讲的都是课堂上没有的内容,讲课的老师也都比较优秀。”在越来越快节奏的社会中,李立三固执地希望能对抗时间。令他欣慰的是,讲座每场都会爆满,听讲的学生,大多都会将每场讲座听完。
“现在卖书的利润只有20%,盈利主要靠饮品、讲座等其他收入。扣掉房租、水电费等,一个月利润很低,上周纯利润只有46.5元。”李立三觉得,现阶段不能靠书店赚钱,生活保障可由家人提供,自己也可以做点别的工作实现盈利。人力这块,李立三招募了不少大学生志愿者,每周14人。这既激发了学生热情,也为李立三节约了成本。
因客源主要为学生,也存在一定局限。“每到寒暑假的时候,学生都不在了,这时我就干脆把书店关了,当放自己几个月的假。”李立三不由露出一丝苦笑。
[NextPage]
熬吧会所:名人读书会,体验文化空间
熬吧读书会,芙蓉中路和府大厦5楼,文艺青年们总能找到这个地方。它以茶室及餐饮为主,书店位于一隅,但格调精致。尽管书店占地不及总面积的5%,但正是因为它的存在,使得熬吧的属性别具一格。五年来,熬吧不定期举办读书会,请一些文化名人开讲,在当地已经形成一定文化品牌。
“准确来说,熬吧并不能算作独立书店,但他的读书会办得比较好,在长沙比较出名。如果没有书店,熬吧就跟一个普通的茶馆没什么两样。”熬吧读书会负责人王来扶说。“其实,书店本身的盈利可以忽略不计,一年的营业收入只有十多万,平时买书的人也比较少,卖书多的时候,主要是讲座名家签名售书。”
因为有了书店,不少外地人士慕名而来。“有些来长沙出差的人,特地在附近住酒店,平时有空就在这里看书、办公,饿了就在这吃饭,可以待上一天。”王来扶说。没有讲座时,熬吧清幽的格调,也可转型成为会议室,收取一定场地费。
王来扶十分看重书店的氛围。比起传统书店,王来扶认为,现在的书店应是一个体验式文化空间。即将营业的德思勤24小时书店,力图打造未来长沙文化地标,这也令王来扶十分期待。
“未来的图书市场将重新洗牌,纸质书将会变得更加小众,比如只发行五千到一万册,成为定制书籍。而一些畅销书,则会转为电子书。”王来扶并不排斥电子书,但他相信实体书店和纸质书自有它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