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专题:新态2015·中国
红网北京3月12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冯钧 廖洁)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种生产要素、资源聚集的过程。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人口朝城镇中心区快速集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直线上升。而教育资源短时间内无法跟上,导致“大班额”现象在发达乡镇也日益尖锐起来,由此造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今天,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邦盛集团董事长刘国忠在接受采访时提出建议,应该加大新型城镇化教育配套费用的投入,不要让“大班额”误了孩子们。
发达乡镇“大班额”现象严重
“大班额”,是指班级学生人数超过教育部颁标准。参照教育部班额标准,一般认为,中小学校46-55人为“大班额”,56-65人为“超大班额”,66人以上为“特大班额”。
城镇的“大班额”情况到底怎样呢?刘国忠进行了实地调研。两市镇位于湖南省邵东县,由于交通便利,商贸发达,新型城镇化步伐持续加快,有着三湘综合实力第一镇的美誉。据邵东县教育局统计,两市镇城区现有初级中学四所,班级168个,在校学生14200人,平均班额84.5人。现有完全小学7所,班级314个,在校学生27815人,平均班额88.5人!本来已经是“超大班额”了,但是县城城区近年来每年新增学生2000人以上,而各学校再无扩班潜力,如不加以有效控制,两市镇城区学校班额逐年加大的趋势将愈演愈烈!
两市镇的困局也让许多其他走在新型城镇化前列的乡镇烦忧不已。“大班额”问题在这些乡镇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化解“大班额”离人民期望差距大
“大班额”不符合教育规律,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刘国忠说,客观公正地讲,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都一直在不断努力解决问题。
但是由于新开发的城区很少配套新建学校;流动人口增多,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就读学生随之增多;“择校”之风盛行,导致优质学校班额居高不下等一系列主客观原因,让“大班额”、“超大班额”问题仍然比较普遍的存在,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和根本好转。
刘国忠认为,问题最根本症结还是学校少了,班少了。因此,教育配套费用投入不足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中需要着力化解“大班额”的主要突破口。该症结一疏通,必将从根本上扭转现实的窘境。
严格执行法律 加大投入
其实,对于解决“大班额”资金来源,各地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义务教育设施配套建设工作的意见》(湘政发〔2007〕21号)的有关规定指出,市、县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城区新建4000户居民以上的住宅区,必须配置小学,8000户居民以上的住宅区还必须配置初中,其基建经费应纳入该区的开发计划,新建、扩建4000户居民以下的零星住宅区,必须缴纳教育设施配套费。
有媒体报道,这些政策如果得以落实的话,全省每年至少可以筹措10个亿,用于解决城区孩子入学难和‘大班额’问题。
不过另一个数据却让人很心塞。湖南省财政国库报表数据,2012年全省各地实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8.1亿元,据省物价部门估计,配套费流失率达到80%。
“不少开发商有钱却很任性,没有社会责任感。通过我们了解,在邵东县城各新建住宅小区的开发中,许多开发商没有依法依规担负学校配套建设之责,没有几家主动、积极按楼盘建设面积出资配套建设学校。”刘国忠说。
因此,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另一方面,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并保持稳定增长;要依法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确保教育事业平稳、全面发展。
他建议,加大对新型城镇化义务教育投入力度,重新明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用于教育的份额,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用于教育的比例应不低于30%,并专项用于解决新型城镇化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进一步完善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他说,政府要逐步建立教育投入公示和考核制度,将教育投入落实情况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不仅要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足额、及时收缴到位,在土地出让收入和地方分成的彩票公益金中,也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教育。特别是新建小区的教育设施配建费用,要从城市建设配套费中列支。对校舍安全工程,要免收或减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经营服务性收费。
他还建议,加大教育配套监管力度,建立教育部门和新建住宅区配建学校的联席会议制度,在城市新建住宅区周边教育资源明显不足时,尽快新建一批学校,均衡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科学合理布局。对已建或在建住宅区存在的配套教育设施应建未建、挪作他用、建成未交、规避配建等遗留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
规划建设部门可以对房地产开发商配套建设学校,采取“配建学校和主体项目同步审批,配建项目不到位主体项目不验收”的监管方式。确保配套建设工作依规、有序开展并尽快投入使用。
而在目前状况下,他建议以县为单位,实施区域教育协调统筹布局。要将地方教育附加资金全部用于义务教育扩容提质优化,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力度,优质教育学校扩容改造,或实施以强扶弱,科学分流学生等形式,使学校班额尽快、平稳地趋于合理,既可缓解亟待解决的大班额之痛,也可满足大量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定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