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朱炎皇
“最美画家”段江华跳入冰冷湖水救落水儿童,被人们点赞。昨日,湖南师范大学组织师生代表在该校美术学院举行座谈会,学习段江华见义勇为的优秀事迹,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大家不约而同认为,段老师入水救人看似偶然,实则有某种内在的必然。段江华的老友阚勒说:“老段救人只是他天性的自然流露。”
妻子:认定的事,从来不计付出
“外面冷,记得戴帽子、系围巾。”见段江华又要外出,夫人吴涛的叮嘱中满是关爱。
1989年,19岁的吴涛与26岁的段江华在北京一个公园的广场偶遇。那时,吴涛在北京教育学院音乐系读大一,段江华已是中央美术学院大四的学生了。吴涛对爱情有点犹疑,但每逢周末,段江华都会搭乘公交来学校看她,吴涛被他的执著打动。不久,段江华回湖南工作,两人相隔千里。一有假期,他会坐上20多个小时的火车去北京看女友。“那时候火车慢,为了省钱,他每次选的都是硬座。”吴涛回忆说,老段就是这样,对爱情、对艺术、对自己认定的事,从来都是不计付出,全身心投入。
这些年,吴涛离开北京来到湖南,陪伴丈夫走南闯北。两人形影不离,被朋友圈誉为“模范夫妻”。
学生:不仅教绘画,还教做人的道理
北京六环外有一个宋庄艺术区,段江华的工作室即坐落于此。四五百平方米的大房子,红砖墙、水泥地,四周悬挂着段江华的油画作品,简约而不简单。
隔三差五就会有学生来拜访他。学生肖彬说,有的是10多年前教过的,有的是才带的大学生,湖南籍居多。大家聚在一起,欢声笑语,这是段老师最开心的时刻。师母吴涛则会张罗一大桌美味的湘菜犒劳大家。
“段老师偶尔会露一手,他的辣椒炒肉是点睛之笔。”肖彬回味道,段老师很随和,学生们都喜欢他。他在哪,哪里就会有同学聚会。
段老师不仅教同学们绘画,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他说,艺术家应该把人品放在首位,没有好品格创作不出真正的好作品。
“每次深夜路过段老师工作室,他的那盏灯总亮着。有时候,段老师就一个人睡在工作室。”在后湖国际艺术区工作的学生张钊浩介绍,段老师带同学们去怀化老家写生,总会想方设法提供免费食宿,减轻同学们的负担。
看到段江华勇救落水儿童的新闻,18年前他曾指导过的一位女生激动不已。“满满的正能量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她告诉记者,当年和段老师及其女儿拍的那张合影至今还收藏在相册里。
老友:老段豪爽大气,乐于助人
与段江华有20年交情的油画家阚勒说,老段豪爽大气,乐于助人。上世纪90年代初,阚勒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时巧遇段江华,他比段江华大一岁,两人都是湖南人,一见如故。段江华创作出代表作《王·后·2号》油画,送展前请老友提意见,被阚勒评价为“震撼之作”,后来果然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油画展金奖。
2007年,受段江华邀请,阚勒再度“北漂”。一批湘籍画家在一起作画、饮酒,醉时同唱《浏阳河》。“我们应该回去振兴湖南油画。”有一次,段江华对阚勒说。两人一拍即合返回湖南。后来,段江华做了湖南油画学会会长,阚勒是副会长。
阚勒告诉记者,在宋庄,段江华经常资助一些贫困的青年画家。画家自尊心强,直接给钱会被拒绝,段江华就托夫人吴涛,出高价买他们的画。段江华“资助”的郑敏、李沅、宋鬼聿如今已是有成就的优秀艺术家了。
对话
记者:您已年过五旬,久未下水,有没有考虑过下冷水救人的后果?
段江华:没有。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孩子救上来。我怀化老家边有一个水电站大坝,小时候我常去游泳。那一年我13岁,有一次和小伙伴一起往下跳,结果头碰头我被撞晕了,身体往下沉,幸亏有个好心人把我救起。这次救人,算是我对儿时被救的一个回报吧。
记者:官方、民众纷纷点赞您为“最美画家”,您怎样看待这样一种“爆红”?
段江华:太夸张了,我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做完了该干吗干吗去,结果没想到事情闹这么大。孩子获救,没留遗憾,这是我最高兴的事。当然,如果这件事传播出去,有更多人去互相帮助,是一件好事。不过作为个人,我还是喜欢过平静的生活。
记者:在一些人眼中,艺术家往往超然世外,社会责任感有所欠缺,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段江华:我不否认有这种现象存在,但那只是艺术家群体中的一小部分。现在整个社会,不只是艺术家,都有点浮躁。如果仅仅责难艺术家,那是苛刻、片面的。我只是艺术家中普通的一员,相信其他艺术家遇到这种情况,也会见义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