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新春走基层】淤泥“缠身”旱涝不保 农村堰塘急盼整治

来源:红网 作者:黎鑫 编辑:邓瑶 2015-02-22 11:41:18
时刻新闻
—分享—

堰塘内杂草丛生,淤泥表面与堰堤的垂直高度不足半米。

(堰塘内杂草丛生,淤泥表面与堰堤的垂直高度不足半米。)

淤泥满塘、垃圾成堆,堰塘成为村里人见人躲的“臭地”。

(淤泥满塘、垃圾成堆,堰塘成为村里人见人躲的“臭地”。)

原来的堰塘,如今已变成菜园。

(原来的堰塘,如今已变成菜园。)

    时刻在你身边:红网百名记者新春走基层

  红网记者黎鑫 临澧县报道
  
  严冬的肃杀包围着常德市临澧县陈二乡,阵雨之下,村民黎中湖穿上雨靴、背着铁锹,要为家门口的堰塘开渠排水。
  
  望着流向荒地的积水,黎中湖思绪万千。这堰塘,曾是他和儿时的玩伴钓鱼抓虾、游泳嬉戏的游乐园。而如今,这里却淤泥满塘,垃圾成堆,是村里人见人躲的“臭地”。
  
  为堰塘“瘦身”和“净身”,成为村里人共同的期待。
  
  “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没劳动力干这些活儿。”陈二乡菊城湾组的组长黎林久坦言,早些年,组里每年都会组织村民进行集体清淤,现在没人做这些事情了,堰塘遇水则涨、遇旱则干,已然失去了调节功能。
  
  菊城湾组原本有大大小小的堰塘11口,目前已被填埋3口,剩下的堰塘都被厚厚的淤泥“缠身”。“那时候村民都抢着承包堰塘养鱼,现在都空了。”黎林久尴尬地说,以前村里承包一口堰塘得交100元/每年,而现在不收钱也没人养鱼了。
  
  刘家堰是菊城湾组一口中型堰塘,面积约5亩,曾是组里公认的几口深水堰塘之一。现在,这里杂草丛生,生活垃圾裸露,淤泥表面与堰堤的垂直高度不足0.5米。“看着心疼,却不知如何是好。”从小吃刘家堰的水长大的村民黎洋说,他在东莞一家鞋厂打工,每年只有春节才能回家,他没有时间和经济能力清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母亲堰”逐渐消亡。
  
  整治好农村堰塘问题,国家相关部门早就出台了详细政策,为何落地如此困难?
  
  作为组长,黎林久最清楚个中缘由。“国家政策只重视大型堰塘,中小型堰塘很难争取到配套资金。”
  
  截至目前,菊城湾组只有一口堰塘得到了3000元的清淤和固堤整治费用,其他堰塘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小堰塘,大民生。农村中小型堰塘整治迫在眉睫。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