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湖南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部”战略新定位,长江经济带建设湖南位列其中,国际和沿海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四大区域板块全部上升到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层面,等等。如何推进国家级战略协同融合,放大“一带一部”优势,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成为当下湖南面临的重大战略选择。笔者建议,落子长沙北部,在长沙望城、开福与长沙县的北部区域和岳阳湘阴、汩罗南部及益阳赫山、资阳东南部等交汇区域,新拓发展战略平台,以此做大湘江新区,不仅将有效融合几大国家级发展战略,形成政策累积叠加效应,而且能凿通长沙北向出海口,依托“黄金水道”几何级扩大长沙首位效应,使长沙及洞庭区域顺势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驱动湖南发展从长株潭“单极”到长岳益“双核”嬗变,实现湖南空间战略格局由“囿于中部”到“南北通透”的华丽大转身。
一是坚持协作活城,把握融合的梯度性。建议省政府将此区域建设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作为核心工程来谋划和推进。坚持“总体部署、先易后难、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原则,把握开发节奏、时序和强度,有重点、分阶段、按梯度推进。第一步,打造湘江新区经济协作区。将港口和航运作为对接点,以物流与生态产业发展为依托,整体上规划布局“一区两园”,即在湘江新区基础上,布局湘江新区洞庭西、洞庭东两大新区,形成“政策叠加、互利共赢”效益。第二步,推进一区多园跨市融合。深入推进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和产业互补对接,充分解决跨区域合作中的行政壁垒、土地、户籍、财政、税收等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形成不可逆转的融合趋势。第三步,建成现代生态智慧城。形成大湘江新区都市圈,推动湖南从“单极”到“多核”,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坚持规划立城,突出规划的导向性。世界城市规划大师彼得·霍尔曾说:“城市个性显示城市的竞争优势,也是城市的魅力。”要将紧凑理念融入区域规划。按照“紧凑城市、开敞区域、彰显特色”的思路,推行“三规合一”,融入湖湘文化的元素、山的秀美、水的灵动,留足休闲、亲水和绿化空间,配套功能更加综合、建筑更加现代、设施更加齐全的城市复合体,构建一个城廓错落、品质优美、人城和谐的社会空间。要以交通规划引导区域开发。日本东京都市圈五次大规划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形成了以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TOD模式。目前,此区域绝大多数的土地基础设施不完善,适宜应用TOD开发模式。建议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路网路线,形成以道路工程规划为先导的一体化开发模式。要用法律法规规范区域发展。要维护城市规划的刚性,把握区域建设的脉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三是坚持特色兴城,强调品质的示范性。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就是竞争力。要建设大长沙的城市客厅。要以湘江为轴、洞庭为环、南北呼应,精心规划、建设和经营一批环湖、沿江、依山的小城市、风情小镇、特色镇。项目设计上,要充分协调建筑与山水之美,顺其自然,不占耕地,不破山石,不堵水流,既是依山傍水、真山真水,又是浓妆山水、显山露水,更是山水交融、人水相亲,“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要创新城镇发展体制机制。要努力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降低行政成本的设市模式、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健全土地流转交易机制、城市资源消耗智慧低碳等方面探索成功路径。要探索大学引领区域布局。要借鉴西方国家以大学作为城镇化引擎的经验,建设“城市的大学、大学的城市”。要瞄准培育城市转型创新发展高端人才与技术技能人才,与国外名牌大学合作办学成立联合大学或学院,集聚一批企业科研机构与大学研究生院,建立一批集行业、学校和企业于一体的职教集团,形成资源共享、能力互补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有机集合体,实现以大学带动区域城镇建设,优化区域布局。
四是坚持产业强城,确保区域的带动性。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没有产业的实力就没有城市的实力。要打造中部地区云计算高地。要实施大数据战略,重点引进云计算、数据处理、物联网等产业,成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征信公司,建设城市信息共享数据中心,引导企业建立更多的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要打造中部地区大物流中心。要推动城陵矶港、长沙新港联动融合发展,打造统一的申报、风险防控、专业审单和现场作业平台,推进通关合作一体化。要利用洞庭湖南岸与湘江流域天然深水港资源,建设5000吨以上的深水港或布局国际内湖港。进而,推动省政府层面出台《区域学习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实验区经验方案》,为把城陵矶港区、金霞经济开发区、空港综合保税区打捆向国家申报设立港口自由贸易试验区打下基础。要打造首个中部金融结算中心。要充分利用金砖五国、中巴经济走廊、中韩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系列合作开放战略签署以及沪昆铁路开通的契机,吸引金砖五国、韩国、东南亚等国家的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公司来区域落户,吸引各类跨国公司的结算中心、票据交换中心、区域业务处理中心、地区营运财务总部入驻发展,使区域成为在中部有影响力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并以长沙金融产业发展区为基础,争取国家离岸金融试点政策支持,把长沙打造为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金融结算中心。要设立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成立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变“补贴支持”改为“股权投入”,让财政资金实现“可放大、可循环、可评估,能精准投向”的绩效预期,为打造“三中心”提供产业支撑。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长沙县委宣传部干部。本文由《中国乡村发现》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