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雷鸣强:打造湖南文化强省建设的升级版

来源:红网 作者:雷鸣强 编辑:司马清 2015-02-02 13:44:45
时刻新闻
—分享—

  改革开放特别是2006年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全省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文化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不断显现和增强,“文化湘军”“文化湖南”成为湖南走向全国和世界极其亮丽的名片。比如,湖南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产业地位不断提升。从“十一五”以来,全省文化产值连年保持20%左右的增速,连续4年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成为全国率先突破5%的5个省市之一。
  
  现在,“十八大”提出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十八届三、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湖南的文化强省建设,又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起点。我们认为需要再谋划、再部署、再出发。湖南应该在新的起点和更高水平上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抓紧推出“湖南文化强省建设的升级版和新常态”。
  
  内涵要有新的拓展:从“建设文化的强省”的狭窄内涵拓展到“以文化建设来强省”的宽阔内涵
  
  文化强省建设归根到底是要大力开发和深度运用文化的力量来推动我省的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富民强省。第一个重要的内涵是“建设文化的强省”,即文化系统本身很健全发达的省份,这一内涵我们过去一直比较注重和强调,重在全面开发和系统积蓄我省文化系统自身拥有和蕴含的力量。这就是要增强我省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湖湘文化的影响力、公共文化的服务力、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文化发展的创新力、文化人才的支撑力。另一个重要的内涵应该是“以文化建设来强省”,就是通过文化的力量和手段来建设强省,这一内涵我们过去一直有些忽略,而现在要更加重视,重在全面依靠和深入运用文化的力量来促进“富民强省”,以文化来富民、以文化来强省。以文化来“富民”包括文化育民、文化聚民、文化惠民、文化安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文化来“强省”包括以文化促进民主法制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和政府的建设。这些文化的力量包括文化信仰、文化道德、文化思想、文化创意、文化艺术、文化资源、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力量。
  
  地位要有新的提升:从“五位一体”之一体的并列地位提升为“五位一体”之灵魂的引领地位
  
  在新形势下,既要把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建设一同视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升人民幸福的“五位一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来重视和建设,更要把文化提升到“兴国之魂”“兴湘之魂”的“五位一体”之灵魂部分来重视和建设,要把文化与科技、改革、创新、开放一起视为新常态下促进湖南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驱动力量,这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文化强省建设的新地位。一是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四化两型”建设的“主阵地”上,凸显文化强省建设在我省整体发展中的主导和中心位置,把文化强省建设和“四化两型”建设对接融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共生发展。二是要把文化力量放到“两个加快”建设的“主动力”中,突显文化强省建设对科学发展强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把文化强省建设融入和贯穿到“两个加快”建设的过程与环节,做到丰富内涵、提高品质、增加价值、加快速度。科学发展的主线是转方式,转方式的主攻方向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文化是第一渗透力,文化是精神、是灵魂,她武装人的头脑、鼓舞人的斗志,科学跨越、富民强省的事业要靠先进文化、湖湘文化来引领、来支撑、来渗透。文化可以产业化,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可以做得大更强。产业也可以文化化,文化与旅游业结合造就了“天下凤凰”、魅力湖南,文化与农业产业化结合产生“天下黑茶”“休闲农庄”,文化与信息产业结合产生了新媒体产业,湖南拓维信息成为中国手机动漫第一股。文化与新型工业化结合,工业设计与创意,更能优化企业文化、打造产品品牌、提高工业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文化与新兴城市化结合,改变水泥森林,塑造城市精神、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位、造福城市市民。
  
  目标要有新的攀升:将“文化事业的高地”攀升为“文化精神的高地”;将“文化产业的高地”攀升为“文化经济的高地”
  
  在新常态下,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可概括为建设一个强省、打造两个高地、体现三个特征、做到五个强大。“一个强省”即文化强省。“两个高地”,一是要把湖南建设成为影响中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精神高地,在这个精神高地上,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湖南精神感动中国,思想理论引领社会,文化艺术播向全球,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文化遗产魅力四射,文化人才群星荟萃;二是要把湖南打造成为影响中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经济高地,在这个文化经济高地上,文化航母星罗棋布,文化创意层出不穷,文化品牌畅销世界,文化产业支撑经济,经济产业向文化转型。“三个特征”,即时代特征(体现国际性、现代性)、中国特色(体现民族性、国家性)、湖南特点(本土性、创造性)。“五个强大”,即文化的凝聚力强大、文化的创造力强大,文化的生产力强大,文化的教育力强大,文化的影响力强大。我们不能止于建设“文化事业的高地”,我们要把湖南文化事业的潜在力量焕发成为湖南人民的精神气质,使湖南成为“文化精神的高地”。我们也不能止于建设“文化产业的高地”,我们要把湖南文化产业的优势和效应渗透和放大到湖南经济产业的全行业,使湖南成为“文化经济的高地”。
  
  布局要有新的调整:从“传统优势领域”向“新兴特色领域”拓展;从“文化自身领域”向“文化关联领域”延伸
  
  在新的形势下,文化强省建设布局,既要深化基础,还要挖掘潜力,既要巩固老阵地,还要开辟新战场,既要保持传统优势,还要培育新兴增长点。从行业布局看,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是我们的基础和优势,我们要进一步巩固发展和转型升级,而创意文化、旅游文化、网络数字文化是潜力巨大、空间巨大的新的增长点,我们要抢抓先机、大力发展。从地域布局看,长株潭是我省中心文化点和核心增长极,要整合三市和省直资源,建设成文化精神富集区和文化经济聚集区,大湘西、大湘南、环洞庭湖和湘江流域是我省文化经济新的增长极,要建设特色文化城乡、文化经济带。从领域布局看,文化自身内涵、结构、要素、条件的建设是文化强省建设的基础与核心,我们要下大力气、花硬功夫建设好;文化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则是文化强省建设的目的与归宿,文化强省建设要贯穿和融入“创新湖南”“数字湖南”“法治湖南”“绿色湖南”建设,贯穿和融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建设。
  
  措施要有新的突破:从“局部渐进改革”向“全面深化改革”突破;从“软性精神政策支持”向“硬性政策法规保障”突破
  
  在新常态下,不仅要在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野上谋划文化强省建设,还要在更大的力度、更深的程度上推进和保障文化强省建设,这就要采取超常规的突破性的硬措施,这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靠法治。一是体制机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要攻关克难,推进改革,打破文化资源、文化力量的部门限制、行业壁垒、地域割据、国民分立,让文化要素、文化资本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下自由的流动、有效的聚集,焕发文化创造力和文化生产力。二是投入政策保障要有新突破。各级政府要确保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不断提高文化做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提高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文化事业引导资金的额度;建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和重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出台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出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具体办法等等。三是加强文化法治建设要有新的突破。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制定和颁发的已有文化法律法规,原汁原味,不打折扣,落实到位;同时要敢为人先、先行先试,探索制定湖南特色的文化政策与法规,把全面深化文化改革的成果用法律法规巩固起来,为新常态下高水平的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和运行轨道。
  
  习近平同志在山东曲阜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时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刘云山同志到湖南做调研时,将湖湘文化概括为“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2006年到2012年,湖南文化产业年均增长20%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文化产业主要指标高于其他产业平均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持续稳定,在“稳增长调结构”战略中的作用凸显,成为湖南发展新引擎。我们真诚期盼、衷心呼唤,“文化强省建设的升级版”将为中国梦的湖南篇章“小康梦”“崛起梦”“两型梦”的实现提供不竭的精神引领和经济驱动。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民进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