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湘潭站12月22日讯(湘潭日报记者 王航湘 通讯员 李志光 刘喜梅)随着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工程竣工试运行,湘乡经开区皮革工业园开始恢复往年的红火。在银河制革公司生产车间里,平均每天就有1000多张生牛皮在这里完成鞣制等加工,发往全国各地。
去年这个时候的湘乡皮革工业园,远不是这种景况。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环保压力巨大,只有少数企业才能正常开工生产。
产业面临环保生死关
“截至11月底,今年的产值已达到4亿多元。” 银河制革公司生产部经理说,就在去年,公司的年产值才400多万。
对于从2003年就进入湘乡皮革产业园发展的银河制革来说,这些年公司的发展与皮革工业园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走了一趟“过山车”。湘乡皮革工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初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粗放发展。进入新世纪,湘乡皮革工业园成立,湘乡市制革企业抓住机遇,迎来发展高峰,17家入园企业全面投产,年产值达20多亿元,上缴国家税收近3000万元。
好日子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戛然而止。皮革产业是用水大户,处理一张牛皮大约需要750公斤水,污水不达标排放会造成严重污染。虽然在湘乡市委市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皮革工业园几家企业在2006年联合建成了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但由于运行多年,设备老化,实际日处理量严重不足,导致污水处理厂运行困难,COD指标居高不下。加之原来没有对氨氮进行处理的要求,技术落后,造成现在国家提高制革废水排放标准后不能完全实现达标排放。
因排污超标,近几年皮革工业园被环保部门多次查处,2012年甚至被国家环保部挂牌督办。
环保不达标,企业生产纷纷被叫停,许多企业甚至从此关门或搬迁,坚持下来的不到10家。从此,湘乡皮革工业园一落千丈,甚至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年税收也从最高峰的3000万元跌到仅1000多万元。
投4000万元实施环保改造
痛定思痛之下,2013年,在湘乡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环保部门的支持下,湘乡经开区决定启动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项目。新征了23亩地,投资4000万元,经国内皮革行业权威专家评审,确定由南京东大能源工程设计院负责方案设计,签订了技术合同。同时还对旧污水处理厂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去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
目前,这一项目主体已经完工。12月15日,在提质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厂里,虽然厂内道路还没有完工,但污水处理设备已经开始试运行。氧化沟已储满污水,正在进行曝气和细菌培养;沉淀池、接触池已具备运行条件,开始处理污水。
污水处理厂相关负责人介绍,提质改造后,日处理污水能力将达到1万吨,经处理后的水质COD浓度可降至100mg/L、氨氮15mg/L,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排放。
在污水处理厂排水口,经过处理后的水正源源不断流入涟水河。污水处理厂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每天处理的污水已近5000吨,厂里专门建设在线监控室,对污水排放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数据每两小时更新一次。一旦有指标出现异常,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在此之前,湘乡有关部门对生产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停产整改,责令所有企业做好污水预处理管理,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严禁复产。
皮革产业迎来新的春天
“为皮革产业专门配套兴建污水处理厂,这在中南地区还是第一家。”湘乡经开区负责人说,优良的环保配套成了发展的硬实力,湘乡皮革工业园再度引起厂商青睐。
去年,在长沙的金井制革主动找上门,和园区的银河制革合作建设新厂,投入6000多万元进行清洁化生产改造,推行无铵脱灰和无铬鞣制清洁生产技术。项目实施后,实现节水三分之一,化工原材料节省约五分之一。
工业园的其他制革企业,也纷纷借此东风,完成了技术改造。不但实现清洁生产,产品也由猪皮加工向牛皮加工转型,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污水厂建成运行,制革废水排放达标后,企业就可以放心大胆开足马力生产了。” 银河制革公司负责人说,公司用地只有80余亩,今年可上缴税收近2000万元。照这样算来,银河制革平均每亩税收达到了25万元,与许多高科技企业相比也毫不逊色。而企业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可达8亿元,税收也有望翻番。
“今年污水处理厂才完成升级改造,皮革工业园就可完成税收3500万元,超过最高峰时的水平。”湘乡经开区负责人说,仅凭着中南地区唯一皮革产业专业污水处理厂的优势,湘乡皮革工业园必定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下一步,经开区将积极开展产业对口招商,实现腾笼换鸟,引导现有入园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利税1亿元以上。“这4000万元的环保改造投入,不但解决了污染,还壮大了产业,花得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