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这个时节的蔬菜,由于经受了霜冻,吃起来格外甜些。
岁末,观察新常态下的湖南经济,也有着一种“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味。
2014年的湖南经济,受多种因素影响,遭遇诸多挑战。省委、省政府从容应对,精准施策,带领全省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总体好于预期。
直面挑战,科学研判
今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挑战增多,下行压力加大。
放眼全球,世界经济总体复苏态势疲弱,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
环顾国内,受“三期叠加”影响,“三驾马车”动力减速、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地方融资平台潜伏财政金融风险……
湖南,也不能独善其身。当湖南经济一季度的成绩单出来,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让不少人心中一惊:经济会不会断崖式下跌?
省委、省政府直面挑战,科学研判:新常态下,我省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既有必要,也有可能。
先说必要性:我省经济增速只有比全国快2个百分点左右,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到2020年才可能达到全国水平;满足就业等民生需求,也必须有合理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量保障;促进“三量齐升”,提升总量是提升质量和均量的前提和基础,符合“稳中求进”总基调。
再说可能性: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保持中高速增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在“一带一部”区域发展中,湖南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发展韧性、市场空间和回旋余地。
新常态,新作为。省委、省政府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沿海产业加速向内陆转移、中央宏观调控更加注重定向施策等一系列机遇,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成功获批,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省委召开十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部署稳增长;每个季度,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研究经济工作,牢牢掌握稳增长的主动权。
分类施策,有扶有控
今年5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确定长沙高新区为湖南省移动互联网产业集聚区。省财政从今年起,连续5年每年整合2亿元专项资金,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促进产业集聚发展。1至11月,全省移动互联网产业实现经营收入140余亿元,同比增长110%以上。
下好“先手棋”,措施“吹糠见米”。省委、省政府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有扶有控,有稳有压。
扶实体。分行业出台帮扶政策,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如:出台促进信息消费、运用价费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等意见,出台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装备、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养老健康、体育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支持政策,重点支持新型工业化、小微企业、“三农”、现代服务业等实体经济发展。如扶持住宅产业化,全省住宅产业化产能从去年200多万平方米跃升到1000万平方米,预计建筑业全年总产值达5900亿元,同比增长12%。
稳投资。新常态下,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定海神针”,但投到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我省加快上海大众汽车、沪昆高铁湖南段等529个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将完成投资360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引导金融机构满足实体经济、投资领域信贷需求。11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682亿元,同比增长13.8%,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前3季度,湖南投资增速居全国第8位、居中东部第1位。
控债务风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实行总规模控制。今年来,我省已对12个市、县实行预警管理。
压落后产能。我省坚决淘汰落后、过剩工业产能,焦炭、铁合金、造纸、制革等9个行业的82家企业,将在12月底彻底拆除到位,且不得向其他地区转移。
两手发力,稳中有进
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区间调控、定向调控政策,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
强化市场作用。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来配置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在全国率先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鼓励创新创业,前11个月新登记企业和注册资本同比分别增长73.76%和95.01%,这也是就业向好的一个重要因素。
优化政府作用。将部分公共服务职能交给社会组织,选择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机关后勤服务、养老服务、环境监测、新建公路养护、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项目,试点政府购买服务。发布《2014年全省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向社会公开承诺2014年75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保障标准和覆盖水平,明确每一项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责任。
结合市场和政府作用,把简政放权与主动补位结合起来。省财政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出资7.6亿元,支持湖南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和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实现担保服务体系全覆盖。
2014年,湖南经济稳中求进、稳中有进。“稳”,增速稳,就业稳,物价稳;“进”,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进一步改善。
新常态,新希望,湖南经济航船必将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