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徐守盛主持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听取全省改革进展情况汇报。“改革破题后,关键在落地。”徐守盛指出,全省改革工作总体进展顺利,48项重点改革、15项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但仍然存在责任落实和传导压力不够、协调协同力度不够等问题。改革任务能不能“按时到站”,哪些落实了、哪些没落实,落实程度怎么样,没落实的原因是什么?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有声,让改革红利充分显示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上。(11月26日《湖南日报》)
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湖南人认为:“湖南发展,关键在做。”湖南人心底:“天时地利,时不我待。”湖南省委、省政府案头:“改革破题后,关键在落地。”即改革任务能不能“按时到站”,哪些落实了、哪些没落实,落实程度怎么样,还要找到没落实的原因是什么?特别强调,“务实而为,取信于民。”即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有声,让改革红利充分显示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上。
“改革破题后,关键在落地。”可谓务实而唯美。为什么?一句话,如果改革破题后,相关指标和要素,不能做到落细落小落实落地的话。那么,所谓的改革只是虚改革和假改革。
“改革破题后,关键在落地。”告诉三湘人民,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为民奋斗、持续攻坚、不断挑战、勇于超越的湖南改革精神;都必须发扬刻苦学习、敢于探索和务实而为的湖南发展精神。有一股钻劲、一股韧劲、一股干劲、一股持续劲,始终保持锲而不舍的湖南人劲头。这正是湖南精神的提炼和发扬。
“落地”一切立足于实。即务实和落实。而过去,我们实际工作中,有的部门、有的人,解放思想不深入、抢抓机遇不及时、调整思路不到位、创新体制不得力、具体工作做得不务实。归根结蒂,缘于我们的政策思想学习得不够“实”、服务民生政策和工作不够“实”、工作作风和能力不够“实”。所以,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从“实”上狠下功夫,做到思想实、定位实、目标实、措施实、作风实、效果实、干事实。应该说,发展和探索中可允许有所失误,但绝不允许工作中无作为、不务实、不落实、不落地。正如徐守盛要求“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有声”,才能看到改革的成绩和效果,从而才能让三湘人民共享湖南改革的实惠和红利。
不难理解,改革破题后,之所以要在落细落小落实落地上下功夫。因为,“落实”是真道理,是真功夫,是真水平,是敢负责。对于推动改革攻坚和改革破题的湖南建设者来说,“落地”是新机遇,“落地”是新使命,“落地”是真干事。
今天,对于湖南来说,因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等基本省情。靠等、拿、要和借,都行不通的实情下,关键靠务实、落实和落地,即实干和提速。这就要求我们改革破题后,关键在落地。同时,在改革中要看到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发展质量的提升与发展速度、经济总量的提升之间存在较大落差,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核心竞争力不强,这就要求必须加快转型发展。坚持“好”字优先,“快”在其中,争取在稳步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到在赶超中转变、在赶超中调整、在赶超中提升、在赶超中增效,为实现湖南更长时期地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就更需要务实改革和落地改革。
“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能因为遇到一些困难,就放慢改革步伐、甚至拖延不改。”徐守盛强调,改革越往前推,困难和挑战就可能越大,要更加充分认识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把改革作为重要政治责任、重要工作职责、重要工作举措来抓,把握改革次序、突出改革重点,坚定不移把改革事业推向深入。一切工作都要求我们做到落细落小落实落地。
然而,谁来考评“落实”,谁来监督“落地”,谁来指导“落地”,谁来落实“落地”?这关系到“落地”的“生命力”和“力量源”。我们的干部今天“落实”了,成绩上去了,说不准那天又“不落实”了,怎么办?有的部门、有的干部干脆就“不落实”,又怎么办?这就需要一种长效管理,这就亟待一种监督机制。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就是要求我们敢于突破改革所面临的困难,敢于放手去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敢于搞真改革,反对一切虚改革。也就是湖南人诠释的“改革破题后,关键在落地。”
告诫我们一个道理,“不落实”就是“不作为”,“不落地”就要“被淘汰”。要在湖南省各级组织、各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心中时刻敲响一面“自醒自警钟”。更要成为他们一心为民服务、为民务实、为民作为的“座右铭”。
改革的湖南信心从何而来?改革凝聚起三湘人民实干和力量的共识,改革红利始终围绕三湘人民需求为中心,湖南改革破题后关键落细落小落实落地。
文/熊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