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推进城乡一体化需从民生做起

来源:红网 作者:袁玉华 编辑:程赛 2014-11-11 15:54:15
时刻新闻
—分享—

  “城乡一体化”实质上就是要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使城镇和乡村的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那么,当前我们城乡的最大差别在哪里呢?或者说吸引农民大量进城的动力是什么呢?我认为有四点:
  
  一是个人的发展机会多。主要表现在收入和就业上,在城市务工的工资性收入,远高于农村的务农收入。如:一个农民在农村种三亩水稻,一年的收入也就2、3千元,而现在农民工每月的工资平均都在3000元以上。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比农村大,很多农民在城市凭着自己的努力,有的成为了企业白领、高管,有的创业当了老板,在城里买了房,扎下了根,根本不愿再回到农村。二是下一代受教育的条件好。主要体现在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上,城市学校有着农村学校无可比拟的条件,教育机构和配置比较齐全,大部分优秀教师都集中在城市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学理念都比农村学校更先进,所以城市学校往往能培养更多优秀学生。有的班全部考上了清华北大。中国的家长都有着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出现了村里的孩子到乡镇读书,乡镇的孩子到县城读书,县城的孩子送到市里、省城读书的现象。三是身体健康更有保障。目前,城市集中了大部分的医疗资源,特别是各类高、精、尖的医疗仪器设备和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医护人员都集中在城市里的大医院,而农村的医疗保障主要依靠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常规医疗设备都短缺,看病主要还靠听诊器、血压计和体温表老三件,医疗水平普遍偏低。四是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市里有图书室、体育馆、电影院等各种各样的文化休闲场所,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却很贫乏,就像我们在邵阳县开展“驻村入户”体验式培训时看到的那样,放一场电影都会引起轰动,十里八村的群众都会跑来看。正是这种差距,让农村群众发出“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的感慨。
  
  由此可以看出,城乡差距主要是产业建设、民生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差距,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把产业发展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支撑点。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要让农民在农村能就业,能致富。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按照做强龙头企业、打造基地建设、培育特色、创造名牌、扩大规模、提高档次的方式形成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的农业产业,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将工业和第三产业引入农村,通过提供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技术指导和市场营销服务,促进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增强其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要加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政府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各项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生产分工协作,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生产的竞争力,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二、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出发点。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按照实际需求布点农村学校,方便学生上学,保证学生安全。巩固和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强化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培训。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落实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和综合利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农民健身活动。
  
  三、要把基础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的着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是民生之要。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按照“全域规划、整体提升、城乡对接”的原则,加快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城市的公用事业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生活设施和生活方式一体化,农民“就地城镇化”,服务社区化,生活市民化。
  
  文/袁玉华(作者系邵阳市邵阳县人民政府县长,第四十七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