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振华 唐爱平
(一)
随着《临港新城如何成为“活力之城”》26日刊发,湖南积极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报道暂告一段落。
9月25日,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犹如士兵听到了出征的号角,我们收拾行囊,立马启程,马不停蹄奔赴岳阳、长沙等地,进园区、访企业、看港口,触摸长江黄金水道的脉动,探寻湖南发展的机遇,就我省如何精耕细作长江岸线资源,如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发展航运物流业,如何充分发挥开放型平台的作用,如何发展临港产业,如何以港兴城等,进行观察与思考。
(二)
“长江经济带建设究竟能给湖南带来什么利好?”这是采访中记者听到较多的询问。
长江干线承担了沿江所需八成铁矿石、电煤、原油以及外贸货物运输。2013年,长江干线货运量为19.2亿吨,连续8年夺得全球内河货运量第一名。这相当于20条京广铁路的货运量。随着长江通航条件进一步改善,其“黄金水道”效用将得到极大发挥。
国家将在长江经济带启动多条铁路、公路建设,布点更多航空机场;
全国更多大运量、大耗水量、大环境容量的工业项目,将落子长江沿线;
国家将给予长江沿线港口城市更多政策利好……
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无疑是长江沿线区域再次腾飞的黄金机遇;长江一泻千里,自此迈入一个历史性新时代。
(三)
机遇扑面而至,记者采访中接触的政府官员、企业经营者、专家学者,无不信心满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紧迫感,只争朝夕、奋勇当先的工作热情,深深地感染着记者。
自去年以来,岳阳城陵矶港不断收获着国家层面政策利好;而连连惊喜的背后,是申报、审批与验收的艰辛付出。
为让这些平台尽快发挥效用,他们争分夺秒建设项目,紧锣密鼓招商引资,大江南北留下其行色匆匆的身影。
华容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的干劲,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2年便成立了高规格的沿江开发办,做规划,跑项目,筹融资,风风火火。在国家没有任何投入的情况下,自筹资金近亿元,启动长江沿岸至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与临港城镇的改造。
他们深知,在机遇面前早抓一步、抢先一筹,才会在发展上快马一鞭、领先一步。
(四)
机遇,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战略资源;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唯其如此,建设大港口、大物流、临港新城,打造开放型平台,发展临港产业,争取大项目,长江沿线各省份无不争先恐后。比较湖北、重庆、江西、安徽、江苏等省份,在这一轮长江大开发中,我省并未占得先机。
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提速,各省份之间的竞争势必愈来愈激烈。以城陵矶港口为例,目前的集装箱运量60%都来自于长江中上游中转。一旦长江中游航道得到疏浚,枯水期荆州、宜昌、重庆等长江中上游的集装箱,很有可能越过城陵矶港去武汉中转。事实上,荆州从城陵矶港中转的集装箱,去年就有1万多箱流失到了武汉;而且随着荆州港口码头扩建完工,常德等地的集装箱,都有可能加大从荆州中转的数量。
面对竞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只有奋起直追,才能赢得主动。6月26日至2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率省党政代表团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湖南要进一步增强后发赶超、开放崛起的信心,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责任意识,抢抓机遇,以强大的干劲和执行力,切实把各种机遇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具体举措,真正把机遇背后蕴藏的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出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展力和竞争力。”
积极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制订顶层规划,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面对机遇,应变“坐而议”为“起而行”。岳阳市口岸办副主任宋振权一席话令人警醒:应变“重视”为“正视”——不但要重视长江经济带建设,更要正视沿江省份奋勇当先的竞争态势;变“决策”为“政策”——少点议而不决,尽快多出台些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变“沃土”为“热土”——变区位优势、码头港口优势、政策平台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
(五)
积极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要摒弃“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陈旧观念,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城陵矶港与长沙新港以及省内其他内河港口,应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与武汉、上海这两大枢纽港,更需加强合作,甘当枢纽港的“喂给港”。
积极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应打开开放大门,构建区域经济合作体系。要借助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发展战略平台,加强与兄弟省份之间的产业、基础设施、体制机制的对接,形成分工合作、互动发展的战略联盟。尤其是要加强与上海口岸的大通关合作,把上海自贸区口岸的功能延伸和拓展到湖南,进一步拉近与全球市场的距离。
开发长江,建设长江经济带,已是沿线省份多年的企盼。今天,机遇来临,多年积蓄的势能必将化作迸涌而出的强大力量。长江与洞庭湖,作为湖南走向蓝色海洋的大通道,今年双双进入国家发展“新棋局”,湖南当奋笔挥洒,书写江湖豪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