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莲花镇是一个生态大镇,面积11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超过60%。但又是一个经济小镇,没什么工业项目,实力不如长沙近郊许多强镇。如何找到契合自身实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如何走出一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特色之路?莲花镇“保护生态也是发展,在保护生态中发展”的探索实践,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给类似乡镇一些借鉴。
记者 龙钢跃 李万寅 颜开云 实习生 王施莉
9月的莲花镇,已经过了赏荷的最佳时节,但成片成片的荷塘,仍让人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象。翠峰环抱,河水潺潺,漫步在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建的休闲自行车道上,呼吸着秋日的清爽空气,领略基地里的勃勃生机,感觉瞬间切换到了记忆中久违的乡村慢生活。
这正是岳麓区莲花镇党委书记黄军其想要的“化学反应”。这位毕业于名校的化工博士表示,莲花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两型社会建设示范镇及长沙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镇以来,经过几年“保护生态也是发展,在保护生态中发展”的探索实践,已逐步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我们希望为都市居民打造一个涵盖现代农业、生态景观、文化创意、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的‘现代农业公园’,它不一定是你地理上的故乡,却可以成为留住你乡愁的‘心灵慢谷’。”黄军其说。
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有森林11.5万亩,不搞大拆大建圈地造城
乡愁是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它应该有所依附,山川、树木、老房子、菜园子,无一不是乡愁最质朴最真实的载体。真正要让人留住乡愁,就要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体现对自然的尊重,保护好原生态。
莲花镇属于典型的丘陵乡镇,因莲花山而得名。莲花山有五座小山峰,状如五瓣莲花,其海拔为340.8米,比隔空对望的岳麓山还高40米。
数据显示,莲花镇有森林11.5万亩。“这里是长沙的一叶绿肺。”当地人说,因为生态好,老一辈人甚至还在这里见过华南虎出没。
事实上,在2008年从当时的望城县划归岳麓区之前,莲花、五丰、桐木三乡于1995年合并成一镇,最终保留了莲花的名称。
莲花不负美名。2008年10月,莲花镇被率先确定为“省市唯一,全国示范”的城乡统筹两型社会建设示范镇;2009年被确定为长沙市首批城乡一体化示范镇;2011年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012年,再次被长沙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特色镇。
莲花镇镇长彭首志说,省、市、区领导来莲花调研考察时都强调过,莲花镇的城乡一体化建设,首先必须保护好原生态,“保护也是发展。”他介绍说,千年农业乡村是莲花最基本的特征,所以近年来莲花镇的城镇建设,从规划设计开始就非常注重与自然生态及农业生产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搞大拆大建,不圈地建“村中城”,“就是修路,我们也注意因形就势,绝不挖山填水破坏原来的风貌。”
而在项目上马引进方面,莲花也更加注重“绿色GDP”的考量。有些客商看中了莲花的交通区位等优势愿意投资,其项目可以提供大量岗位,为镇上增加大笔税收,但因为对生态环境有影响,被婉言谢绝。据统计,近两年该镇先后婉拒了好几个不符合当地发展要求的工业项目,意向投资额数亿元。
“莲花这几年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莲花镇政府工作了五六年的小欧感叹说,在这片1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可以见到“城”的繁华与便捷,同时又能感受“乡”的秀美与宁静。
错位发展特色鲜明
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业带动第三产业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专家预计未来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会从50%升至70%,其中小城镇担负重任。而像莲花这样的乡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如何错位发展,选择什么特色产业,最终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是事关定位正确与否的关键问题。
灿烂的阳光下,一片片广阔平整的草地上,自动喷头转出一道道优美水线,洒落在绿色的海洋中。田里没有种庄稼,却有一群身穿工作服的人在卷草皮。当记者走进莲花镇立马村,就看到这奇特的一幕。
这是莲花镇的天泉草业生态园,流转土地8000余亩,计划投资2亿元,以生态草毯、生态园林植物、有机蔬菜为产业发展方向,建设一个以产业带动为主、农业休闲观光为辅的生态园林植物园。
沿着6公里长的自行车道,围着桐木片区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走上一圈,除了天泉草业,可以看到更多的特色农业项目:占地500亩的景和生态园是标准化红叶石楠生产基地,也是樱花、红叶桃观赏地;占地550亩的蓝莓种植示范基地里,蓝莓、樱桃、嘉宝果等高档小浆果已开始挂果;千亩鲜切花基地正在洽谈建设中……
在莲花镇政府分管农业的负责人看来,莲花特色现代农业的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下一步将重点引进绿色项目、环保项目、高效项目,同时努力“调整农业发展农业”,以特色农业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湖南森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志波对此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和规划。森蓝公司的蓝莓基地是2013年开始建设的,谈及当初选择莲花的原因,他表示除了交通便利、民风淳朴等因素外,更看重的是莲花“主打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
“如果还靠传统的瓜果采摘、钓鱼打牌模式来发展休闲农业,那就落伍了。”魏志波说,自己去过广东、上海、四川很多农庄参观学习,看到人家把农庄做成4A级景区,深感震撼也深受启发。“农业产业园一定要注重深加工,开发附加值。”他在500多亩土地中预留了几十亩,未来计划做蓝莓汁、蓝莓酒等深加工,“还要搞游客接待中心,把摘蓝莓的游客留在这里再次消费。”
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家门口轻松把钱赚了
新型城镇化也好,城乡一体化也好,其核心都在于让人生活得更好。“转移农民,富裕农民”是莲花镇近年来始终遵循的一个发展理念。
据介绍,目前该镇仅合作社就发展了27家,流转土地约2万亩。有的农民自己开始创业,金凤村的黄仕其就是其中一员。他从2005年开始开发果园,如今果林面积已达1000亩,其中在莲花山上的圣峰果业有500亩,种有黄金梨、黄桃、板栗等。“今年收入七八十万元没问题。”黄仕其乐呵呵地说。
更多的农民在土地流转后,除了收取每亩近千元的租金外,一部分人选择进城打工,一部分人到合作社、农业基地做事,每年可以挣到两三万元。
“农民也可以自己搞第三产业,比如开农家饭庄。”桐木村村支书李金海说,“政府鼓励村民‘离土不离乡’,在家门口也能有钱挣。”
40岁的唐德明已经尝到甜头——他的玉华山庄开办不到一年,曾经年收入几千元的家庭目前月入轻松过万。两年前,唐德明还是过着另一种生活,一家人守着三四亩地种水稻。2013年3月,他以800元钱一亩把土地流转出去,但一家人也就闲了下来。看着莲花镇来来往往的游客,唐德明突发奇想:何不自己搞一个农家饭庄?
一家人拿出所有积蓄,把自家200多平方米的房子进行整改装修,又反过来租了20亩地,种上各种蔬菜瓜果,还承包了鱼塘,养了30多头猪,300多只鸡鸭,“我要保证蔬菜是土里摘的,肉是现杀的,绝对的原生态。”
在青山绿水得以保留、经济收入大幅提升的同时,还要让农民享受城市的民生福利。莲花镇对生态宜居走廊两厢进行了庭院美化、村民集中居住点亮化;深入实施了“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每家每户都建立化粪池、污水池;垃圾分类回收,月末还给每家算积分,积分高就能领到牙膏、肥皂这些生活用品。
作为“中国最美乡村”,莲花镇已开始融入市区“一刻钟经济圈”,驶上发展的快速道。黄军其表示,将努力在三五年内将莲花打造成为长株潭城市群居民周末农业观光休闲胜地、乡村旅游名镇,以最原始的生态,最特色的农业产业,为人们提供一处放松心情、享受慢生活的“城市后花园”。“同时,努力让当地老百姓得到实惠,以实现在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中促进民生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