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欢乐潇湘·花鼓益阳”大型群众文艺汇演火热上演

来源:红网 作者:王玲 编辑:高芹 2014-09-17 16:25:38
时刻新闻
—分享—

  

  马迹塘故事

  

  梅山蛮舞

  红网益阳站9月17日讯(分站记者 王玲) 民俗文化贯穿全场演出,热血激情点燃益阳梦想。16日晚八点,益阳大剧院锣鼓震天、彩龙飞舞、座无虚席,2014年“欢乐潇湘·花鼓益阳”大型群众文艺汇演优秀节目展演晚会在此火热上演,来自各行各业的“草根演员”用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形式歌颂益阳的传统文化和美好生活。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时钟指向晚上八点,一场《花鼓欢腾》舞动银城,点亮星空,踏开了益阳群众文艺汇演的脚步,点燃了益阳情,描绘了益阳韵。欢快激荡、风格各异的音乐透过耳膜共振心灵,现代化的舞台让草根演员激情四射尽情舞动,上千名观众笑脸如花,“哟——喂!”……一声声场上场下的呐喊声和掌声让表演现场成为一片欢乐海洋。此次文汇演共有14个节目,分为三个篇章。从益阳花鼓的“喜乐”、“诗意”、“情韵”三个方面,讲述了益阳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这是一场激情与技巧的角逐,一场湖湘文化的饕餮盛宴。交响乐、歌舞、小品、花鼓戏等表演轮番上阵,颂湖湘、赞家乡、传文化等表演内容丰富多彩,大尺寸的LED显示屏、制作精美的幻灯片等展现形式不断升级,给全场观众一种全新的感受。朴实粗犷的动作、明快高亢的音乐、活泼自如的表演、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让现场观众陶醉其中。表演者从3岁到62岁,从业余爱好者到本土艺人,大家都用各种形式歌唱花鼓神韵、歌唱银城的新变化,表达着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每一个节目都饱含深情,折射出这座城市民族地域文化的光芒;每个节目都体现了“艺术门类不限制,自身条件无门槛”,凸显出活动的群众性特点。

  现代手法演绎传统文化

  本次汇演以舞蹈《花鼓欢腾》为开场秀,继而地花鼓《采莲》在叮咚的水声中悄然绽放,《湖湘交响》吹响了原生态的号角,具有穿透力的声线真冲云端,蜿蜒盘旋,如高山粗犷,似流水清悠。益阳弹词《益阳老街》一瞬间就让在座的观众穿梭到了那久远的益阳古城,那人流如织的资江两岸、那十五里麻石长街的繁荣,一一在观众面前呈现。在诠释传统文化中,加入了大量国际化、现代化元素。环形的LED屏幕,多视、多手段的舞美构思,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多功能机械舞台,让观众在立体化、全景式的视听体验中感受到神奇的艺术感染。《刘大娘笑呵呵》,让传统的花鼓戏唱曲与现代元素完美结合,凸显了“现代流行花鼓风”的无限魅力。

  舞蹈方面,紧扣主题,有机结合了武术、杂技等众多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一幕幕历史情景,舞蹈与音乐、歌曲、灯光地完美融合,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大气磅礴之势和轻盈优美之风,具有很强地冲击力和感染力。

  草根演员舞动银城历史

  "嘿…哟呵…"在一声声充满力量而又饱含感情的音乐中,20多个帅气的安化汉子演绎了神秘而又充满力量和感情的梅山蛮舞舞,用舞蹈带我们穿越时空、梦回梅山,领略他们粗犷豪放、英勇强悍的风采。

  神奇的不止是舞蹈,更让记者觉得诧异的是20多个看似专业的演员,其实都是来自于安化县县直机关的工作人员,他们大多数是第一次接触舞蹈。吴波涌是安化县人民医院检验科的医生,今年45岁的他在表演完后,汗水早已浸湿了衣服。"累是肯定的,但我们能拼到决赛,凭的就是安化山里人的那股冲劲儿。"

  同这些安化汉子一样,今晚参加表演的400名演员也是从海选的3万多名参与群众中挑选出来的,他们都来自“草根”。用他们的平民视觉、朴实无华舞动银城历史文化,唱响银城华美篇章。

  三岁幼儿震撼全场人心

  “奇事、巧事,马迹塘的故事。”在一声声童声说唱中,一场高台表演艺术在汇演的结尾为观众送上今晚最震撼人心的一幕。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你无法相信一个三岁多的小孩站在一根悬空的不到半尺直径不超过三厘米的细钢管上,她还能在上面舞蹈。马迹塘故事以“梦”和“希望”为主题,用“奇事、巧事,马迹塘的故事、赶着看的故事”为主线,从音乐、道具、造型到表演形式进行了精心创作,以欢快、喜庆的场景揭示了赶的是“故事”、演的是“故事”、我们就是“故事”。

  今晚赶着四个故事,表演了一个故事,却让我们看到了故事里的故事。著名刘海砍樵、西游记、桃花仙子这三个故事在这六个三四岁的小孩表演中惟妙惟肖,让人为之惊叹。

  益阳市委宣传部调研员颜咏涛告诉记者,马迹塘故事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湖南独有的高台表演艺术,之前的马迹塘故事只是每年正月份在马迹塘的老街上表演,受众的范围不大,这次在益阳大剧院的表演是马迹塘故事历史以来首次登台表演。“我相信这个故事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也会带给观众深深的震撼。”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马迹塘的故事,虽然我是马迹塘人,但是家在农村,小时候很少去街上看故事,后来长大了,故事表演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所以一直没有看到过。”家住马迹塘王家村的王中说,“这次能来益阳大剧院看到家乡的故事,很荣幸,故事带给我的也是强大的震撼力,希望马迹塘故事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大家都是第一次看到马迹塘故事,纷纷表示除了用震撼形容自己的心情,还暂时找不到词语来形容。“以前听说过马迹塘的故事,也在网上看到过一些照片,但是在现场看到故事的表演后,我才知道这个世界充满着各种不可能的神奇。”市民李广说。

  演员观众完美融合

  “我不仅是一个观众,也是一个演员。”参加过2013年“欢乐潇湘 幸福益阳”赫山区文艺汇演的熊女士面对采访时说,“看他们在台上表演,其实作为观众,我们内心也在表演,也会想起自己跳这个舞蹈或者唱这个歌时的情景。这些节目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所以特别能引起共鸣。”

  “入选"欢乐潇湘 花鼓益阳"省级决赛益阳专场的14个节目是从两千多个海选节目中评选出来的,节目本来就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所以观众更加容易接受,并且大部分的市民都参与到之前汇演之中,所以观众也是演员。”市委宣传部文艺科科长萧索说道。

  平民生活的艺术窗口

  地花鼓《采莲》在叮咚的水声中悄然绽放,《蚌女之恋》演绎了水乡男女独特的情感交流,叙述水乡美人尽妖娆的故事,温婉激烈,荡气回肠。《梅山蛮舞》完美融合了地域文化和山里汉子的粗犷,《湖湘交响》给观众描绘出一幅唯美的大湖风光图,《资水船工》完美演绎了资江两岸的生活,山歌表演唱《绿鸟嗟绿肚皮》又让人们在婉转的山歌和风景如画的大自然百转千回......“这些都是一些平民生活的场景,通过艺术加工,就成为了世人传颂的经典。”导演汤建设说。

  “如梦幻般的感觉,给我一种全新的艺术感受,令我非常震撼!”一位艺术爱好者王中由衷赞叹,“这些LED屏、灯光、音响、激光、表演装置等,为这部跨越千年历史的汇演提供了巨大的表现空间,让我体验到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感受。这种来源于生活的文化,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不仅让观众得到多彩的审美享受,又达到了一种引人共鸣,深入人心的效果,这也是文化艺术的一种至高境界。”

  “我们这次的'欢乐潇湘·花鼓益阳'群众文艺汇演活动,就是要让普通老百姓,让各级领导干部,让专业艺人和草根演员,都加入到文化活动中来,体验到文化的快乐,实现国家文化惠民的初衷,引导全市人民健康快乐生活!”2014年”欢乐潇湘·花鼓益阳”大型群众文艺汇演导演汤建设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