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沥青、橡胶沥青、高粘沥青、温拌沥青……在众人眼里,沥青生产施工没什么技术含量,可他创造的新名词不断,现已拥有5项专利产品——
湛哲宏:非创新,不创业
编者按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创新创业活动的深入开展,全方位展示我省劳动者创新创业成果,使“创新创业”成为三湘大地的主旋律,推动我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全民创新创业典型》专栏,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刘银艳 通讯员 谢忠东 徐利平
“湖南省两型示范创建单位”,这块牌子跟湖南云中沥青有限责任公司,好像有点不搭界。但事实并不如此。
这得从公司的两项专利产品说起。
大“吃”废旧沥青,豪“吞”建筑垃圾
2012年7月,长沙大河西先导区黄桥大道二段引起公众极大的关注。这是我省首条利用废旧沥青再加工而摊铺的道路,是云中沥青历3年时间研发的新技术。
“我发现在翻新道路时,原有的废旧沥青,搁置在荒山野岭,污染环境,也很可惜,想把它们再利用起来。”
云中沥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湛哲宏说,再生沥青产品,防渗水、抗高温2项指标优于全新沥青料,目前公司已能消化长株潭地区的废旧沥青。他还计划在湖南各市州设分厂,把这项技术推广下去。
再生水稳技术就更神奇了。
“修路分三层,土路基、水稳层和沥青层,铺水稳层需要大量的山石,开山采石耗费很大。”湛哲宏又盯上了建筑工地上的固体垃圾。
工地上废弃的砖渣、混凝土,强度不如石头,吸水大于石头,易造成道路的塌陷、开裂。经过近5年的攻关,湛哲宏和他的研发团队,成功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收获了再生水稳混合料这一专利产品,技术在国内领先。
最近,湛哲宏与长沙湘江新区梅溪湖生态片区、长沙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达成意向,准备把再生水稳的全套生产设备开进去,就地消化建筑垃圾,就地修路。
可见,公司的“两型示范创建”,所言不虚。目前云中沥青每年为长沙市消化道路废旧沥青、建筑固体垃圾50万吨以上。
还有橡胶沥青,把废旧轮胎里提取的橡胶粉,掺进沥青,提高沥青抗变形的性能;温拌沥青,温拌剂可以让沥青少加热30摄氏度就能施工,大大节省了燃料……
不请客不送礼,接下长沙50条道路施工
创新,原来真是无止境的。
湛哲宏告诉记者,2008年,他创立公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了个实验室。“最传统的行业也是可以创新、创造的。不立足创新,我可能也不会创业。用创新的思维去创业,才最有可能取得成功。”
创立云中沥青前,吉林大学经济系毕业的湛哲宏为三个企业打过工,最初的人生规划是做一名职业经理人。
可2007年1月,他遭遇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东家”相左的尴尬,选择了退出。在经历短暂的担忧和彷徨之后,他下定决心,不等不靠,自己创业。
一个偶然的机会,湛哲宏接触到“沥青”这个陌生的行业。他发现,沥青生产施工市场规模非常大,但市场化发育程度较低,品牌、研发、创新等现代企业意识相对淡薄,里面蕴藏着很好的创业机遇,他决定投身这一领域。
“当时有朋友建议我,做工程,要多请客送礼跑关系,才能有活干。”但湛哲宏说他有独特的方法,那就是抓品牌建设和现代化的运营模式。
“我对员工只有一个要求,一定要把路修好,寿命要更长,耐久性要更好。”
几年下来,湛哲宏感到,他一没拉关系,二没搞交易,照样赢得建设主管部门的认可,荣誉、合作接踵而至,公司研发出了5项专利产品,光在长沙,就承接了50多条道路的施工。
2013年,公司的再生水稳和再生沥青,被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列入政府采购目录,一系列新型沥青产品先后被省科技厅、省交通厅纳入重点课题。
公司发展壮大了,员工从最初的2人增加到现在的200余人,并通过产业链效应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
目前,公司已进入新三板上市程序,争取在2015年实现公司上市。